深層學習 : 心智如何超越經驗 (這不是您想的 DeepLearning)

斯特蘭·奧爾松 (Stellan Ohlsson)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本書主要關註了三種深度的非單調認知變化——新穎事物的創造、對變化環境的認知技能的調適以及信念系統的轉變,在對三種認知變化進行研究綜述和理論解釋之後,總結出一套充分體現它們共享的抽象原則的統合理論。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包含12章內容。第一部分從環境的變化出發,強調了非單調認知變化存在的必要性,並對相關的基本假設和理論成立的標準進行了回顧。第二到四部分研究了非單調變化的三個案例:新穎事物的創造,對不熟悉或者變化的任務環境的適應,從一個信念系統到另一個信念系統的轉變。第五部分討論了三個微理論之間如何彼此關聯,並根據三個微理論各自體現的抽象原理,提出非單調認知變化的統合理論。

目錄大綱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引言

第1章 超越經驗之需求2 
1.1混亂的時鐘2 
1.2在混亂的世界中學習8 
1.3深層學習12 

第2章 項目的性質14 
2.1杜絕迴避14 
2.2認知結構:基本要素16 
2.2.1表徵的核心17 
2.2.2功能與過程19 
2.2.3控制的必要性20 
2.2.4Turing-Newell的觀點21 
2.3解釋變化22 
2.3.1成分解釋22 
2.3.2學習機製表單24 
2.3.3觸發條件25 
2.3.4作為解釋目標的模式25 
2.3.5理論銜接26 
2.3.6成分解釋的挑戰26 
2.3.7充分性條件27 
2.4前景28 

第二部分 創造

第3章 新穎事物產生30 
3.1創造性問題30 
3.1.1新穎如何成為一種可能?31 
3.1.2創造中什麼是創造性的?32 
3.1.3創造行動的方向從何而來?35 
3.1.4為什麼創造有限制?又是如何限制的呢?35 
3.1.5創造的四個問題36 
3.2新穎產品理論36 
3.2.1組合而成的新穎36 
3.2.2累積而成的新穎39 
3.2.3通過變異選擇的累積?40 
3.2.4通過啟發式搜索的累積41 
3.2.5累積理論的評估44 
3.2.6重構的新穎45 
3.3觀點表單48 

第4章 創造性頓悟:重配理論49 
4.1構造頓悟問題49 
4.1.1反對頓悟問題的情況50 
4.1.2頓悟序列51 
4.2分析性問題解決52 
4.2.1問題知覺53 
4.2.2知識提取55 
4.2. 3啟發式搜索57 
4.2.4經驗的利與弊58 
4.3頓悟理論58 
4.3 .1無理由僵局的原因58 
4.3.2如何化解僵局60 
4.3.3結果:尋求新的選項64 
4.4創造性問題的回答65 
4.5評價66 
4.5.1完整性和簡潔性66 
4.5.2實驗證據67 
4.5 .3與先前理論的關係69 
4.5.4組成完整的理論72 

第5章 更廣泛的創造性頓悟73 
5.1泛化與拓展73 
5.2跨時間和復雜性的拓展75 
5.2.1複雜性:分析性問題解決75 
5.2.2複雜性:僵局和頓悟77 
5.2.3跨時間的拓展79 
5.2.4拓展的其他屬性82 
5.2.5總結和討論83 
5.3從個體向集體拓展84 
5.3.1集體中的停滯與突破85 
5.3.2額外變化機制:更替88 
5.3.3總結89 
5.4合併時間與集體89 
5.5極系統水平93 

第三部分 調適

第6章 能力的增長96 
6.1關於練習的問題97 
6.2行動的規則與結構100 
6.2.1行為的單元101 
6.2.2目標101 
6.2.3任務環境102 
6.2.4實踐性知識103 
6.2.5策略執行105 
6.3技能習得過程106 
6.3.1一個世紀以來的進展106 
6.3.2信息特異性原則109 
6.4九種模式理論113 

第7章 錯誤校正:特異化理論117 
7.1構建問題框架117 
7.2錯誤檢測118 
7.2.1客觀錯誤與主觀錯誤119 
7.2.2行動和判斷的分離120 
7.2.3錯誤信號作為對約束條件的違反121 
7.3錯誤校正123 
7.3.1錯誤的起源124 
7.3. 2基於約束條件的特異化125 
7.3.3規則族譜和衝突化解127 
7.3.4與備選機制的關係128 
7.3.5單一學習事件的剖析130 
7.3. 6三個中心概念133 
7.4遷移的問題133 
7.4 .1基於約束條件的遷移理論134 
7.4.2模擬成功的遷移135 
7.4.3調適的首要性139 
7.5輔導的問題139 
7.5.1模擬從輔導中學習141 
7.5.2基於約束條件的輔導142 
7.5. 3從基於約束條件模型到多種導學模式143 
7.6Norbert Wiener的見解144 

第8章 情境中的錯誤校正145 
8.1跨時間和復雜性的拓展145 
8.1.1技能習得的模式146 
8.1.2對能力的剖析152 
8.2集體中的錯誤減少155 
8.2.1集體中基於約束條件的學習155 
8.2.2安全啟示161 
8.3大錯誤和社會的命運162 

第四部分 轉變

第9章 信念的形成166 
9.1關於轉變的問題167 
9.2抵制的理論170 
9.2.1知識依賴性加工170 
9.2.2中心-邊緣結構172 
9.2.3失諧消減174 
9.2.4討論177 
9.3轉變:以科學為例178 
9.3.1證偽中的進步178 
9.3. 2反常事件的累積179 
9.3.3《結構》一書之後的多種方法180 
9.3.4木製品中的Kuhn 182 
9.4信念轉變:兒童科學家183 
9.4 .1理論-理論183 
9.4.2本體論的範疇遷移183 
9.4.3轉向教育學184 
9.4.4孩子只是孩子185 
9.5證偽的證偽186 

第10章 信念修正:重新歸類理論188 
10.1信念、信念系統和認知衝突188 
10.1.1信念維度188 
10.1.2信念系統的結構190 
10.1.3衝突的成193 
10.2轉變理論195 
10.2.1局部一致性與潛在衝突196 
10.2.2異類聯結與顯性衝突197 
10.2.3競爭評估198 
10.2.4變化擴散199 
10.2.5三個例子200 
10.2.6總結201 
10.3和其他理論的關係202 
10.4實用需求205 

第五部分 結論

第11章 統合理論的要素208 
11.1深層學習的原則211 
11.1.1自發活動211 
11.1.2結構化、無邊界的表徵212 
11.1.3分層的、選擇性的、容量有限的、前饋的加工過程213 
11.1.4普遍的單調學習213 
11.1.5局部一致性與潛在衝突214 
11.1.6反饋與節點的變化214 
11.1.7節點變化的放大傳播215 
11.1.8解釋與顯性衝突216 
11.1.9依據認知效用的競爭評價217 
11.1.10必要的、充分的抑或充要的?217 
11.2進化起源218 
11.3非單調變化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