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 到 A+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柯林斯(Jim Collins) 著、齊若蘭 譯

  • 出版商: 遠流
  • 出版日期: 2002-08-31
  • 定價: $380
  • 售價: 9.0$342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84
  • ISBN: 9573247100
  • ISBN-13: 9789573247104
  • 相關分類: 管理與領導 Management-leadership
  • 無法訂購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2002
科管百大好書Top10「高科技事業經營類」
誠品2002年度中文圖書暢銷書榜Top100
誠品2002年度商業類推薦書籍

台大EMBA指定書目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2年度經營環境與策略管理類「金書獎」
《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2001年度最佳商業類書。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年度最佳商業類書。
獲選Amazon.com 2001年度好書。
長期在《紐約書籍評論》(NYT Book Review)暢銷書排行榜前25名。

聯合推薦
江丙坤(前立法院副院長)
苗豐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徐重仁(統一超商總經理)
劉克振(研華科技董事長)
彭蕙仙(中國時報主筆)

本書由柯林斯帶領的研究小組,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嚴謹的態度,花費五年時間,探討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讓已經表現優異的企業,持續展現出類拔萃的績效。

本書重要觀點:

第五級領導:能推動企業邁向卓越的領導人員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他們通常沈默內斂、不愛出風頭,甚至有點害羞,謙沖為懷的個人特質和不屈不撓的專業堅執齊集於一身。

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什麼:我們原以為「從優秀到卓越」的領導人上任之初,一定先提出新願景、新策略,卻發現他們忙著找到適合的人上車,請不適任的人下車,並且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然後才釐清該把車子開往哪個方向。

刺蝟概念(追求三個圓圈圈中的單純):從「優秀」躍升到「卓越」,必須以能反映三個圓圈交集的簡單概念來取代原有的核心事業。

強調紀律的文化:當有紀律的文化和企業精神相結合時,就能點石成金,創造卓越的績效。

以科技為加速器: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對於科技的角色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飛輪和命運環路: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過程不是一蹴可幾的,轉變的過程好像無休無止地推著巨輪朝一個方向前進。

寫書動機:

基於「好奇心」。「我覺得最刺激的事情莫過於挑一個我不知該如何解答的問題,然後開始尋找答案」

原由:麥肯錫舊金山分公司的米漢告訴我:「你知道嗎,我們很喜歡《基業長青》這本書,你們的研究做得很棒,書也寫得很好。但是,書中講的東西毫無用處。」基於這個問題引發我去尋找答案,奠定了本書的基礎--優秀公司有可能成為卓越的公司嗎?如果可以,怎麼樣才能做到?還是,「只要成為優秀公司就夠了」的想法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了?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搜尋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找出哪些公司展現了「從優秀到卓越」的發展形態。我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埋首於財務報表中,尋找符合下面基本形態的公司:十五年的累計股票報酬率和股市整體表現相當或低於整體表現,然後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累計股票報酬率是股市整體表現的三倍以上。我們選擇十五年作為觀察的時間,因為曇花一現的佳績和純然好運氣的影響,都不可能維持十五年之久,而且也超過了大多數企業執行長的任期。我們從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九五年名列美國《財星雜誌》五百大排行榜上的企業,系統化地搜尋和篩選,最後找到了十一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

第二階段:和什麼公司比較?我們挑選了兩組對照公司。第一組拿來作「直接比較」的公司--和「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在同一產業中競爭,在「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蛻變的階段,他們擁有相同的機會和類似的資源,但是卻沒能從「優秀」公司躍升為「卓越」的公司。第二個對照組是「未能永保卓越」的公司--雖然曾短暫從優秀公司蛻變為卓越的公司,卻未能保持佳績--我們將藉此探討企業永續發展的問題。我們總共研究了28家公司:11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11家作直接比較的對照公司,以及6家只是曇花一現,未能永保卓越的公司。

第三階段:揭開黑盒子接下來,我們把注意力轉到深入分析每一家公司。我們收集了十五年來關於這二十家公司的所有報導文章,有系統將報導內容分門別類,例如區分策略、技術、領導力等等,並加以編碼。然後,我們訪問了「從優秀到卓越」公司的高階主管,他們在公司轉型期間都擔任重要職位。我們也展開了廣泛的質化和量化分析,研究的範圍從企業策略到公司文化,從裁員到領導風格,從財務數字到主管更迭等無所不包。當所有該做的都做了之後,整個研究計畫總共耗費了每年十.五人的工夫,我們閱讀和分析了六千篇報導文章,整理出二千多頁的訪談內容,並且累積了三億八千四百萬位元組的電腦資料。

第四階段:從混沌中釐清觀念我很希望能簡單扼要地說明從數據、分析、辯論,得出最後結論的過程,但是我只能說,整個過程其實是個不斷反覆的循環,我們提出觀念,利用手邊的資料驗證觀念,修正觀念,構築觀念架構,眼看著架構經不起實證的考驗而被推翻,重新修改架構等等。整個過程一再重複,直到我們把所有的線索和想法都統合在一個觀念架構之下。每個人多少都有一、兩個專長,而我的專長就是能在一堆雜亂無章的資訊中看出型態,在紊亂中找到秩序,從混沌中釐清觀念。我希望再一次強調,最後得出的種種概念並不代表我的「看法」。儘管這個研究或多或少仍然受到我的想法和偏見所影響,然而最後的架構中每個發現都必須符合嚴謹的學術研究標準,研究小組才會認為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