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心法

任旭東 等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定價: $479
  • 售價: 8.5$407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44
  • ISBN: 7115659974
  • ISBN-13: 9787115659972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開源心法-preview-1
  • 開源心法-preview-2
開源心法-preview-1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全面介紹了華為在開源領域的實踐和思考。首先,在認識開源部分,深入介紹了開源的起源、發展歷程和底層邏輯;其次,在擁抱開源部分,揭示了華為積極參與和貢獻開源的方式;然後,在踐行開源部分,詳細展示了華為在開源領域的具體實踐和貢獻;最後,在開源心法部分,深入探討了華為對開源理念、價值觀的理解和思考。此外,本書還剖析了開源產業、生態及文化的未來走向。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視角,讓讀者瞭解華為在開源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思考,以及其對開源未來的展望和呼籲。無論是希望深入瞭解開源理念的新手,還是尋求在企業中實施開源戰略的專業人士,都能從書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啟示。

本書適合軟件開發者、企業決策者、開源社區成員及對開源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任旭东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完成了EMBA学位,2021年成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他于2000年加入华为,历任智能网络研发工程师、印度分部产品经理和架构师、商业OSS领域总经理、网络OSS副总裁、网络OSS战略与MKT副总裁,以及解决方案MKTG副总裁等职位。他在研发、市场营销及产品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任旭东先生担任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及华为开源与开发者发展部部长。他还兼任CNCF董事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社区中,他参与了多个开源项目的创立、整合与治理工作,包括ONAP、OPNFV、Akraino、OPEN-O、EdgeGallery等项目。他全面负责通过开源手段构建产业生态,扩大产业空间,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产业环境。

目錄大綱

第 一篇 認識開源

第 1章 開源簡史 2

1.1 開源概述 2

1.1.1 相較於“自由軟件”,為什麽是“開源” 2

1.1.2 開源定義的確定與許可證的發布 3

1.1.3 開源內涵的延伸 3

1.2 開源大事記 5

1.2.1 開源的萌芽:從發布UNIX操作系統到啟動GNU項目 5

1.2.2 早期發展和中國開源的萌芽 6

1.2.3 加速發展時期與中國開源生態塑造 8

1.2.4 穩定繁榮時期與中國開源的貢獻 10

1.3 開源的底層邏輯 12

1.3.1 運行基座:軟件生態+現代軟件工程 12

1.3.2 可持續發展:開源軟件項目+商業價值實現 14

1.3.3 生態繁榮:開發者貢獻+個人英雄情結 16

第 2章 開源與現代化 17

2.1 作為創新基石的開源 17

2.1.1 從亞當·斯密到後熊彼特的創新範式更迭 17

2.1.2 作為數字世界創新公地的開源社區 19

2.1.3 開源創新在創新中的獨特優勢 20

2.2 開源價值及商業模式演進 22

2.2.1 雙授權模式 23

2.2.2 Open Core雙版本模式 24

2.2.3 技術服務模式 25

2.2.4 托管雲服務模式 25

2.2.5 生態轉換收益模式 26

2.3 開源與企業數字化轉型 27

2.3.1 當開源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 27

2.3.2 開源創新決定了數字化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28

2.3.3 擁抱開源,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29

第3章 開源企業概覽 31

3.1 國際化標桿企業 31

3.1.1 早期開源企業 31

3.1.2 新世紀以來的開源企業 34

3.2 華為開源歷程 38

3.2.1 華為開源概述 38

3.2.2 華為開源的各個發展階段 40

第二篇 擁抱開源

第4章 使用開源 44

4.1 建立合規管理體系 45

4.2 構建安全治理平臺 46

4.3 奉行生命周期管理 47

4.4 培育開源文化 48

第5章 貢獻開源 50

5.1 消除認知誤區 50

5.2 前期準備 51

5.3 代碼級貢獻 53

5.4 項目級貢獻 54

5.4.1 對開源項目進行貢獻 54

5.4.2 企業主動發起開源項目 55

5.5 產業級貢獻 56

5.6 開源貢獻沒有止境 57

第6章 主動開源 58

6.1 開源原則 58

6.1.1 遵循OSI定義 58

6.1.2 秉承開源治理 61

6.1.3 以商業成功為導向 62

6.1.4 追求產業共贏 63

6.2 企業開源策略設計 64

6.2.1 為什麽開源 65

6.2.2 開源什麽內容 66

6.2.3 如何開源 70

6.3 面向開源社區的治理與運營 75

6.3.1 治理機制與實踐 77

6.3.2 運營分類及案例 81

6.3.3 小結 86

6.4 面向開源社區的度量與評估 86

6.4.1 開源評估與度量發展方向 86

6.4.2 多維空間的開源社區評估體系 88

6.4.3 評估模型的運用 94

6.5 開源組織設計參考 95

6.5.1 傳統IT公司參與開源的組織和模式分析 95

6.5.2 華為早期參與開源的組織和模式分析 96

6.5.3 差距和挑戰分析 97

6.5.4 華為在開源組織和模式上的探索和實踐 99

6.5.5 小結 106

第三篇 踐行開源

第7章 openEuler:數字基礎設施底座 108

7.1 認識openEuler 108

7.1.1 孕育與崛起之路 108

7.1.2 佈局和核心技術 110

7.2 運營基礎設施及方法 112

7.2.1 運營基礎設施 112

7.2.2 社區運營模式和策略 112

7.2.3 社區治理機制 113

7.3 產業生態構建 114

7.3.1 商業進展 114

7.3.2 技術影響力 115

7.3.3 夥伴生態 116

7.3.4 社區生態 117

7.3.5 高校生態 118

7.4 產業價值 119

7.4.1 華為不直接開發openEuler商業發行版 119

7.4.2 行業擁抱openEuler 119

7.4.3 行業落地應用案例 120

7.5 展望:openEuler走向世界 123

第8章 開源鴻蒙OpenHarmony:萬物智聯的數字底座 125

8.1 認識OpenHarmony 125

8.1.1 項目起源 125

8.1.2 發展里程碑 127

8.2 OpenHarmony技術架構和特性 128

8.2.1 技術架構 129

8.2.2 主要特性 130

8.3 社區運營和生態建設 131

8.3.1 社區運營 131

8.3.2 生態建設 136

8.4 展望 140

第9章 MindSpore:走進全場景AI時代 141

9.1 MindSpore項目誕生背景 141

9.2 MindSpore項目簡介 143

9.2.1 技術概覽 143

9.2.2 開源與AI、雲的極致結合 143

9.3 MindSpore與開發者 144

9.3.1 開發者工具社區解決方案 144

9.3.2 開發者生態建設 146

9.4 MindSpore社區治理機制 149

第 10章 明星項目 151

10.1 KubeEdge:雲原生邊緣計算平臺 151

10.1.1 認識KubeEdge 151

10.1.2 社區運營與治理 153

10.1.3 產業生態構建 155

10.1.4 社會價值 156

10.1.5 展望 157

10.2 Volcano:雲原生批量計算引擎 157

10.2.1 架構設計與實現 158

10.2.2 社區運營與治理 158

10.2.3 產業生態構建 159

10.2.4 社會價值 160

10.2.5 展望 162

10.3 Karmada:領先的多雲容器編排引擎 162

10.3.1 架構設計與實現 163

10.3.2 社區運營與治理 164

10.3.3 用戶生態與產業價值 166

10.3.4展望 166

10.4 openInula:創新性前端框架 167

10.4.1 框架設計與實現 168

10.4.2 社區構建與運營 168

10.4.3 版本管理與發布 169

10.4.4 展望 169

10.5 openGemini:雲原生分佈式時序數據庫 170

10.5.1 項目起源和初衷 171

10.5.2 技術創新與挑戰 171

10.5.3 社區發展和運營 172

10.5.4 展望 173

第四篇 開源心法

第 11章 開源群像 176

11.1 開源安全:生態健康發展的基石 176

11.1.1 不容樂觀:開源軟件供應鏈面臨安全風險 176

11.1.2 他山之石:歐美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實踐 177

11.1.3 任重道遠:構建國內開源安全體系和實踐 179

11.2 開源社區運營 182

11.2.1 運營對象:從開源項目到開源社區 183

11.2.2 關鍵能力:懂技術、懂營銷、懂項目管理 183

11.2.3 運營主體和運營手段:緊抓用戶運營和內容運營 184

11.3 開源度量:數據驅動的社區運營 186

11.3.1 社區度量的初心與挑戰 186

11.3.2 構建社區數據全景 187

11.3.3 從“數據”到“智能” 188

11.4 開源人才培養 193

11.4.1 開源人才 193

11.4.2 華為開源人才培養體系 194

11.4.3 組織能力提升實踐經驗 196

11.5 標準與開源協同 197

11.5.1 標準的重要性 197

11.5.2 開源和標準的結合 197

11.5.3 開源+標準:推動未來技術發展 198

11.6 開源上游貢獻:上游優先 199

11.6.1 OpenStack Cyborg項目運營經驗(2016—2019年) 199

11.6.2 OpenStack Tricircle項目運營經驗(2014—2016年) 202

11.6.3 小結 205

11.7 企業內源實踐:打造共建、共享的內源社區 205

11.7.1 內源的定義 205

11.7.2 華為內源發展歷程 206

11.7.3 內源業務及流程 206

第 12章 開源之思 211

12.1 開源文化與開源生態 211

12.1.1 從“植樹造林”到“護沙造林” 211

12.1.2 從開源生態到開源文化:聚焦開發者 212

12.1.3 開源生態的“第 一性原理”:互信 213

12.2 反脆弱性對開源生態的啟發 214

12.2.1 什麽是“反脆弱” 214

12.2.2 開源與反脆弱 215

12.2.3 反脆弱下的開源生態 215

12.2.4 小結 217

12.3 開源與企業社會責任 218

12.3.1 企業發展廣泛受益於開源生態 218

12.3.2 開源提升社會效率,避免“重復造輪子” 218

12.3.3 開源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219

12.3.4 開源推動解決氣候與環境問題 219

12.3.5 參與開源貢獻,履行社會公益責任 220

12.4 心法之源:華為開源六大價值主張 221

12.4.1 深耕基礎軟件 221

12.4.2 持續開源創新 221

12.4.3 積極開源回饋 222

12.4.4 踐行可持續開源 222

12.4.5 使能產業升級 223

12.4.6 共培開源文化 223

第五篇 未來已來

第 13章 人類文明與開源文化 226

13.1 文明的底層邏輯: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226

13.2 人類文明下的開源文化 227

13.3 有形與無形的開源文化 228

13.3.1 有形的開源文化:開發者、社區和組織機構 228

13.3.2 無形的開源文化:底層認知和價值觀 229

第 14章 社會組織與開源創新 231

14.1 當開源走入社群 231

14.1.1 社群共建與個人貢獻 231

14.1.2 從工程範式、開源範式到群智範式 232

14.2 開源與商業緊密結合 233

14.2.1 全球化下的開源與商業化 233

14.2.2 開源下的新興市場 234

14.3 開源下的新型企業組織 235

14.4 開源創新與新質生產力 236

14.4.1 從生產力到新質生產力 236

14.4.2 開源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237

第 15章 現代科技與開源生態 239

15.1 開源與未來科技 239

15.2 人工智能與開源互為助力 240

15.2.1 人工智能爆發背後的開源推手 240

15.2.2 人工智能之下開源的精進 241

15.3 最後的一點思考:未來開源生態 242

15.3.1 從有限游戲到無限游戲 242

15.3.2 相信未來,開源生態將成為無限游戲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