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應用開發: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系統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403深入淺出強化學習 : 原理入門 -
強化學習精要:核心算法與 TensorFlow 實現$480$456 -
Python GUI 程式設計:PyQt5 實戰$690$538 -
$332GAN : 實戰生成對抗網絡 -
Power BI 入門 大數據視覺化 + 智慧決策 + 雲端分享 王者歸來 (全彩印刷)$620$490 -
$1,015MATLAB 金融風險管理師 FRM : 金融科技 Fintech 應用 -
Python 資料分析必備套件!Pandas 資料清理、重塑、過濾、視覺化 (Pandas 1.x Cookbook, 2/e)$780$616 -
真槍實彈做專案:PyQt5 極速開發視窗軟體$880$695 -
圖深度學習從理論到實踐$534$507 -
精通區塊鏈開發技術, 2/e$894$849 -
AI 神助攻!程式設計新境界 – GitHub Copilot 開發 Python 如虎添翼 : 提示工程、問題分解、測試案例、除錯$560$442 -
LLM 的瑞士刀 - 用 LangChain 極速開發可擴充大型應用程式$880$695 -
LLM 走進你的電腦 - 自己動手開發大型語言模型應用$880$695 -
輕量又漂亮的 Python Web 框架 - Streamlit AI 時代非學不可$690$545 -
多 Agent 智慧體 - LangChain 大型 ReAct 系統開發$880$695 -
$659基於大模型的 RAG 應用開發與優化 — 構建企業級 LLM 應用 -
精通 Python 網路開發 (Mastering Python Networking, 4/e)$980$774 -
LLM 原理完整回顧 - 大型語言模型整體脈絡最詳細剖析$1,080$853 -
Notion X AI 高效管理 300招:筆記×資料庫×團隊協作×自動化,數位生活與工作最佳幫手, 2/e$560$442 -
讓 AI 好好說話!從頭打造 LLM (大型語言模型) 實戰秘笈$680$537 -
大模型知識增強:概念、方法與技術$708$673 -
OpenAI API 開發手冊 - 用 Responses API、Realtime API、MCP、Agents SDK、Function calling 打造即時語音、RAG、Agent 應用$790$624 -
零基礎 AI 編程:Cursor 助力 Vibe Coding 實踐$540$513 -
$654圖解 AI Agent:智能體從原理到實踐 -
$894深度學習黑箱:數學基礎與架構設計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AI Agent應用開發: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系統》深入淺出地介紹智能體與多智能體協同的核心知識及開發技巧。《AI Agent應用開發: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系統》共8章,從智能體的基本概念、等級劃分及模塊組成入手,逐步深入探討提示詞工程、大模型評測與應用、記憶與RAG模塊、規劃能力等關鍵模塊,並輔以編程實踐。書中不僅詳細講解了多智能體相關理論與開源框架,更通過智能家居助手、AI辦公助手、語言翻譯助手、智能客服等領域的實戰案例,展示多智能體系統解決復雜問題的強大能力。 《AI Agent應用開發: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系統》特色鮮明,以代碼示例為主,聚焦工程實踐,避免冗余理論,直擊智能體應用開發的核心。《AI Agent應用開發: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系統》適合具有一定Python基礎,了解或使用過大模型的開發者、工程師、產品經理以及對AI應用開發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尹浩,碩士,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方向為邊緣智能、多智能體系統、自然語言處理與大數據,先後供職於深開鴻、中國平安等公司,擔任資深算法工程師。擅長大模型應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中臺等相關技術,特別是在AIOS、非結構化文檔理解等領域有深入研究,目前主要從事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原生AI推理和大模型智能體開發工作。發表過3篇技術專利和1篇實用性發明專利。
目錄大綱
目 錄
第 1 章 智能體系統概述 1
1.1 什麼是智能體 1
1.1.1 智能體初識 1
1.1.2 智能體的概念 3
1.2 智能體的核心組件概述 4
1.2.1 大語言模型 4
1.2.2 工具模塊 5
1.2.3 記憶模塊 6
1.2.4 規劃模塊 7
1.2.5 RAG模塊 8
1.3 智能體的發展歷程 8
1.4 智能體的等級劃分 10
1.4.1 RASA 10
1.4.2 Google 10
1.4.3 類自動駕駛 11
1.5 為什麼要使用智能體 12
1.5.1 大模型的缺點 12
1.5.2 智能體的特點 13
1.6 什麼是多智能體協同 13
1.7 實驗環境搭建 14
1.7.1 網頁版對話測試 14
1.7.2 代碼版對話測試 16
1.8 本章小結 21
第 2 章 認識大模型 22
2.1 Transformer的架構原理 22
2.2 大模型的訓練流程 25
2.2.1 數據清洗 25
2.2.2 分詞技術 26
2.2.3 位置編碼 26
2.2.4 模型預訓練 27
2.2.5 大模型微調 28
2.2.6 大模型對齊 29
2.2.7 解碼策略 30
2.2.8 大模型幻覺 30
2.3 國內外大模型介紹 32
2.3.1 國外知名大模型 32
2.3.2 國內知名大模型 34
2.3.3 垂直領域大模型 36
2.4 大模型調用實戰 37
2.4.1 調用GPT-4大模型 37
2.4.2 調用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 38
2.4.3 調用本地大模型 39
2.5 大模型能力評測 42
2.5.1 為什麼要做大模型評測 42
2.5.2 需要評測大模型的哪些能力 43
2.5.3 如何評測大模型 45
2.6 常用的評測數據集介紹 46
2.6.1 MMLU數據集 46
2.6.2 C-EVAL數據集 49
2.6.3 MATH數據集 51
2.6.4 GSM8K數據集 54
2.6.5 HumanEval數據集 56
2.7 大模型評測網站——OpenCompass 58
2.7.1 OpenCompass介紹 59
2.7.2 大模型排行榜 59
2.7.3 OpenCompass評測工具介紹 61
2.7.4 數據集評測實戰 63
2.8 本章小結 65
第 3 章 提示詞工程 66
3.1 提示詞 66
3.1.1 提示詞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66
3.1.2 提示詞的示例 67
3.2 結構化提示詞 69
3.2.1 結構化提示詞的基本概念 69
3.2.2 結構化提示詞的示例 70
3.3 提示工程 74
3.3.1 ICIO框架 74
3.3.2 CRISPE框架 75
3.3.3 APE框架 77
3.3.4 BROKE框架 78
3.3.5 CARE框架 80
3.3.6 COAST框架 81
3.3.7 RACE框架 83
3.3.8 RISE框架 83
3.3.9 ROSES框架 85
3.3.10 TAG框架 87
3.3.11 TRACE框架 88
3.4 提示詞的優化方法 90
3.5 自動生成提示詞 92
3.6 本章小結 96
第 4 章 RAG系統的構建 97
4.1 RAG介紹 97
4.1.1 RAG的基本概念 97
4.1.2 RAG系統的構成 98
4.2 極簡RAG實現 100
4.2.1 構建階段實現 100
4.2.2 檢索生成實現 103
4.2.3 RAG流程測試 104
4.3 文檔解析 105
4.3.1 文件類型介紹 105
4.3.2 Word文檔提取 108
4.3.3 半結構化文本提取 109
4.3.4 郵件文本提取 111
4.3.5 PDF文本提取 113
4.3.6 表格文本提取 115
4.3.7 圖片文本提取 116
4.4 RAG優化方法 118
4.4.1 數據處理優化方法 118
4.4.2 查詢路由優化方法 120
4.4.3 索引優化方法 122
4.5 基於LangChain的RAG實現 124
4.5.1 LangChain介紹 125
4.5.2 LangChain的RAG數據流程 127
4.5.3 文檔加載器 128
4.5.4 文檔轉換器 130
4.5.5 文本嵌入模型 132
4.5.6 向量存儲 134
4.5.7 知識檢索 135
4.5.8 基於LangChain構建完整的RAG系統 136
4.6 評測RAG系統的性能 138
4.6.1 RAGas框架介紹 138
4.6.2 RAG系統評測實戰 141
4.7 本章小結 143
第 5 章 記憶模塊 145
5.1 記憶模塊介紹 145
5.1.1 什麼是記憶 145
5.1.2 記憶的作用 147
5.1.3 記憶的信息類型 148
5.1.4 記憶的壓縮方法 149
5.2 手動實現Memory實踐 150
5.2.1 計算token數 150
5.2.2 摘要總結實現 152
5.2.3 短期記憶實現 153
5.2.4 長期記憶實現 154
5.2.5 記憶測試 157
5.3 MemGPT框架 159
5.3.1 MemGPT框架介紹 159
5.3.2 基於MemGPT的案例實踐 160
5.3.3 MemGPT框架源碼解析 162
5.4 Mem0框架 171
5.4.1 Mem0框架介紹 172
5.4.2 基於Mem0的案例實踐 173
5.4.3 Mem0框架源碼分析 176
5.5 BoT框架 181
5.5.1 BoT框架介紹 181
5.5.2 基於BoT的案例實踐 182
5.5.3 BoT框架源碼解析 183
5.6 本章小結 186
第 6 章 規劃能力 187
6.1 思維鏈 187
6.1.1 思維鏈介紹 187
6.1.2 CoT案例分析 189
6.1.3 CoT編程實踐 190
6.2 Self-Ask 193
6.2.1 Self-Ask介紹 193
6.2.2 Self-Ask案例實踐 193
6.2.3 Self-Ask編程實踐 195
6.3 Self-Reflexion 197
6.3.1 Self-Reflexion介紹 197
6.3.2 Self-Reflexion案例實踐 198
6.3.3 Self-Reflexion編程實踐 201
6.4 Function Calling 202
6.4.1 Function Calling介紹 203
6.4.2 Function Calling案例實踐 204
6.4.3 Function Calling編程實踐 206
6.5 ReAct 210
6.5.1 ReAct介紹 210
6.5.2 ReAct案例實踐 212
6.5.3 ReAct編程實踐 217
6.6 Plan-and-Execute 223
6.6.1 Plan-and-Execute介紹 223
6.6.2 Plan-and-Execute案例實踐 224
6.6.3 Plan-and-Execute編程實踐 226
6.7 Self-Discover 230
6.7.1 Self-Discover介紹 230
6.7.2 Self-Discover案例實踐 232
6.7.3 Self-Discover編程實踐 233
6.8 本章小結 236
第 7 章 多智能體系統 237
7.1 多智能體系統介紹 237
7.1.1 單智能體系統概述 237
7.1.2 多智能體系統的特點 239
7.2 多智能體系統的核心 241
7.2.1 交互環境 241
7.2.2 協作類型 243
7.2.3 組織結構 245
7.2.4 通信機制 248
7.2.5 沖突解決 251
7.3 AutoGen框架 252
7.3.1 AutoGen框架介紹 252
7.3.2 基本概念 252
7.3.3 單智能體示例說明 255
7.3.4 多智能體示例說明 257
7.3.5 源碼分析 259
7.4 MetaGPT框架 263
7.4.1 MetaGPT框架介紹 264
7.4.2 單智能體示例說明 265
7.4.3 多智能體示例說明 267
7.4.4 源碼分析 269
7.5 CrewAI框架 273
7.5.1 CrewAI框架介紹 273
7.5.2 基本概念 274
7.5.3 單智能體示例說明 275
7.5.4 多智能體示例說明 277
7.5.5 源碼分析 278
7.6 LangGraph框架 282
7.6.1 LangGraph框架介紹 282
7.6.2 單智能體示例說明 283
7.6.3 多智能體示例說明 285
7.6.4 源碼分析 288
7.7 本章小結 293
第 8 章 智能體案例實戰 294
8.1 智能家居助手 294
8.1.1 MCP介紹 294
8.1.2 MCP架構說明 295
8.1.3 構建智能家居MCP服務端 296
8.1.4 構建智能家居MCP客戶端 297
8.1.5 構建智能家居MCP智能體應用 299
8.1.6 測試智能家居智能體 302
8.1.7 案例小結 302
8.2 AI辦公助手 303
8.2.1 AiPPT介紹 303
8.2.2 API KEY申請 304
8.2.3 自動生成PPT 305
8.2.4 構建MCP服務 311
8.2.5 構建AiPPT智能體 312
8.2.6 測試智慧辦公智能體 314
8.2.7 案例小結 315
8.3 語言翻譯助手 316
8.3.1 語言翻譯介紹 316
8.3.2 翻譯素材準備 316
8.3.3 翻譯助手的架構設計 317
8.3.4 翻譯助手智能體 317
8.3.5 測試語言翻譯智能體 322
8.3.6 案例小結 323
8.4 知識庫助手 323
8.4.1 知識庫助手介紹 323
8.4.2 知識問答助手 323
8.4.3 進階版知識問答助手 329
8.4.4 案例小結 332
8.5 編程助手 332
8.5.1 編程助手介紹 332
8.5.2 編程助手架構設計 333
8.5.3 LangGPT結構化提示詞 333
8.5.4 智能體開發 335
8.5.5 工作流測試 341
8.5.6 案例小結 343
8.6 智能客服 343
8.6.1 智能客服介紹 344
8.6.2 智能客服架構設計 344
8.6.3 數據庫設計 345
8.6.4 數據庫操作實現 346
8.6.5 智能體開發 347
8.6.6 智能客服測試 352
8.6.7 案例小結 354
8.7 本章小結 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