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手冊 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第6版
聞邦椿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定價: $288
- 售價: 8.5 折 $245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98
- ISBN: 7111647491
- ISBN-13: 9787111647492
-
相關分類:
機器人製作 Robots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機械設計手冊》第6版 單行本共26分冊,內容涵蓋機械常規設計、機電一體化設計與機電控制、現代設計方法及其應用等內容,具有系統全面、資訊量大、內容現代、突顯創新、實用可靠、簡明便查、便於攜帶及翻閱等特色。各分冊分別為:《常用設計資料和數據》《機械製圖與機械零部件精度設計》《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連接與緊固》《帶傳動和鏈傳動摩擦輪傳動與螺旋傳動》《齒輪傳動》《減速器和變速器》《機構設計》《軸彈簧》《滾動軸承》《聯軸器、離合器與製動器》《起重運輸機械零部件和操作件》《機架、箱體與導軌》《潤滑密封》《氣壓傳動與控制》《機電一體化技術及設計》 《機電系統控制》《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數控技術》《微機電系統及設計》《機械系統概念設計》《機械系統的振動設計及噪聲控制》《疲勞強度設計機械可靠性設計》《數字化設計》《工業設計與人機工程》《智能設計仿生機械設計》。 本單行本為《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主要介紹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概述、串聯機器人、並聯機器人、輪式機器人、機器人驅動系統、機器人用傳感器、機器人視覺、機器人控制系統、機器人人工智能、機器人工裝夾具及變位機、工業機器人的典型應用、服務機器人技術的新進展等內容。 本書供從事機械設計、製造、維修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工具書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的相關專業師生使用及參考。
目錄大綱
出版說明
前言
第26篇 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
第1章 概述
1 機器人與機器人系統
1.1 機器人
1.2 工業機器人
1.3 服務機器人
2 機器人專用術語
2.1 有關機械結構、幾何學和運動學的術語
2.2 有關程式設計、控制與安全、性能、感知與導航的術語
2.3 機器人的分類
3 工業機器人性能規格和測試方法
3.1 工業機器人性能指標
3.2 工業機器人測試方法
4 機器人的新發展與發展趨勢
第2章 串聯機器人
1 串聯機器人的結構與座標形式
1.1 串聯機器人的結構
1.2 自由度
1.3 工業機器人運動的座標形式
2 串聯機器人的結構型式及其特點
3 機器人運動學與動力學
3.1 基本定義
3.2 機器人運動學正問題
3.3 機器人運動學逆問題
3.4 變換方程
3.5 微分關係式
3.5.1 微分平移變換
3.5.2 微分旋轉變換
3.5.3 動系與固定係之間的微分變換關係
3.6 雅可比(Jacobian)矩陣
3.6.1 雅可比矩陣(簡稱J陣)
3.6.2 雅可比逆陣
3.7 機器人動力學問題的常用分析方法
3.7.1 拉格朗日法
3.7.2 牛頓歐拉法
3.7.3 機器人動力學的正問題
4 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空間及與結構尺寸的相關性
4.1 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4.2 確定工作空間的幾何法
4.3 包容正方體
4.4 工作空間與機器人結構尺寸的相關性
5 機器人尺度規劃中的最佳化設計及關鍵尺寸的選定
5.1 位置結構的最佳化設計
5.1.1 要求使工作空間最小的最佳化設計
5.1.2 要求使工作空間最大的最佳化設計
5.2 尺度規劃時關鍵尺寸的選定
6 機器人整機設計原則與設計方法
6.1 機器人整機設計原則
6.2 機器人本體的設計步驟
7 機器人腰部、手臂和腕部結構
7.1 腰部結構
7.2 臂部結構
7.3 腕部結構
7.4 工業機器人末端執行器的結構
8 剛度、強度計算及誤差分配
8.1 機器人剛度計算
8.2 機器人本體強度計算
8.3 機器人本體連桿參數的誤差分配
9 平衡機構的計算
9.1 配重平衡機構
9.2 彈簧平衡機構
9.3 汽缸平衡機構
10 終端剛度計算
11 關節驅動力矩計算
11.1 移動關節驅動力的計算
11.2 轉動關節驅動力矩的計算
12 靈巧性指標
12.1 開鏈結構的局部靈巧性
12.2 基於動力學的局部性能評價
12.3 全域靈巧度量
第3章 並聯機器人
1 並聯機器的構型
1.1 並聯機器人的型綜合
1.2 並聯機器人的腿部結構
1.3 2~6自由度並聯操作手範例
2 運動學與動力學
2.1 並聯機構運動學位置分析
2.1.1 運動學位置分析逆問題
2.1.2 正運動學
2.2 速度、加速度與精度分析
3 並聯機構的績效評估指標與奇異分析
3.1 通用公式
3.2 並聯奇異分析
4 工作空間的確定
5 靜力學分析與靜平衡
6 動力學分析
7 並聯機器人設計問題
第4章 輪式機器人
1 輪式移動機構概述
1.1 汽車
1.2 工業車輛
1.3 建築機械及農業機械等特殊車輛
1.4 醫療復健機器
1.5 教育、研究、發展的輪式移動機構
2 輪式移動機構的構成要求
2.1 車體
2.2 車輪
2.3 車輪支承機構
2.4 驅動機構
3 機構學
3.1 車輪機構分析
3.2 轉向
3.3 車輪的旋轉驅動
3.4 輪式移動機構的穩定
4 運動學
4.1 與機械手的區別
4.2 獨立兩輪驅動
4.3 前輪轉向驅動
4.4 前輪轉向後輪驅動
4.5 獨立4輪轉向
4.6 合成型全方位車輪的移動機構
4.7 腳輪型驅動輪機構的全方位移動
4.8 拖車
5 靜力學
5.1 摩擦
5.2 輪式移動機構的行駛阻力
5.3 車輪的驅動力
6 動力學
7 控制
7.1 控制基礎
7.2 導航
第5章 機器人驅動系統
1 機器人驅動系統特點
2 機器人驅動系統選用原則
3 電液伺服驅動系統
4 氣動驅動系統
5 電動驅動系統
5.1 直流伺服電動機驅動器
5.2 同步式交流伺服電動機驅動器
5.3 步進電動機驅動器
5.4 直接驅動電動機
第6章 機器人用傳感器
1 位移傳感器
1.1 電位器
1.2 光電編碼器
1.3 旋轉變壓器
2 速度傳感器
3 加速度傳感器
4 觸覺傳感器
4.1 接觸覺傳感器
4.2 觸覺傳感器陣列
4.3 嗅覺感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