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架構師修煉之道:從測試工程師到測試架構師, 2/e

劉琛梅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1-12-28
  • 售價: $654
  • 貴賓價: 9.5$621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96
  • 裝訂: 平裝
  • ISBN: 7111697448
  • ISBN-13: 9787111697442
  • 相關分類: 軟體測試
  • 銷售排行: 👍 2022 年度 簡體中文書 銷售排行 第 10 名
    🥇 2022/6 簡體中文書 銷售排行 第 1 名
    🥉 2022/3 簡體中文書 銷售排行 第 3 名

    立即出貨 (庫存 < 4)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本書並不是一本單方面講授測試技術或者測試管理方面的書籍,
旨在幫助廣大奮斗在一線的測試工程師們系統梳理自己的測試技術並構建自己的測試體系,
迅速升級為測試架構師! “測試策略”是本書的核心,通過大量策略把測試理念和各種測試技術串了起來,
並討論了該如何把測試技術和產品結合起來,如何確定測試目標、
測試範圍、測試的深度和廣度、測試的重點和難點。
相較於上一版,本書主要的修改如下:
第1章對近年技術發展對測試的影響和對測試人員的新的要求進行重新規劃介紹,比如敏捷思維、
devops、全能測試理念,同時增加了對校招的介紹,更新了對測試環境的介紹和作者自己對測試的理解。
第2章主要增加了幾個測試人員新的發展方向,包括產品、研發管理、組織變革等。
第3章新增測試核心、測試目標選擇、測試質量評估等內容,
同時更新了對測試架構師的認知,讓本章內容更充實,更有實戰性。
第4章新增對測試架構師基本能力和技術的介紹、對3種測試性能的介紹、
對專項測試用例的介紹,同時補充了對自動化測試和測試方法的介紹。
第5章本章除5.2節部分內容外,其他內容或者為重寫內容或者新增內容,
比如改寫了5.1節的溝通和協商的內容,新增了組織和管理測試、持續探索學習等相關內容。
第6章 新增了對測試策略與各個測試活動的關係的介紹,對其中部分案例進行更新。
第7章為新增章,主要介紹如何通過四步法制定測試策略。
第8章除了與第1版保持主題不變外,整體內容均進行了重寫,
主要介紹測試評估的方法和後期的調整策略。
第9章新增章,其中部分內容來自第1版的第7章和第8章,
大部分內容則為新內容,主要介紹測試策略在實踐中的應用,以案例解讀為主。

作者簡介

劉琛梅,資深測試專家、測試架構師,有15年的軟件測試經驗。
現就職於北京神州綠盟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任研發技術總監,主要負責產品技術研發工作;曾任高級研發經理、研發經理、產品經理和測試代表。曾就職於華為(華賽),先後任測試經理和測試架構師,專注於產品測試工作。除測試外,對安全技術也有深入理解和認識。

目錄大綱

前 言
第一部分 瓶頸:測試工程師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第1章 測試工程師的“三年之癢”  3
1.1 軟件測試發展簡史  3
1.2 敏捷開發模式下的軟件測試  4
1.3 測試人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6
1.3.1 究竟是無用的測試,還是全能的測試  7
1.3.2 測試的困境和迷局  8
1.3.3 從質量守護者到產品賦能者  11

第2章 測試工程師的職業規劃  14
2.1 測試人員的職業發展方向  14
2.1.1 測試人員在管理上的發展  15
2.1.2 測試人員在技術上的發展  16
2.1.3 角色和段位  17
2.1.4 測試人員在質量領域的發展  20
2.1.5 測試人員在研發工程效能領域的發展  22
2.2 測試工程師職業規劃建議  25
2.2.1 做管理還是做技術  25
2.2.2 關於跳槽  27
2.2.3 不斷提升影響力  28

第二部分 突破:向測試架構師的 目標邁進
第3章 測試架構師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  31
3.1 測試架構師需要關注和不需要關注的事情  31
3.1.1 在需求分析階段  32
3.1.2 在測試分析和設計階段  34
3.1.3 在測試執行階段  36
3.1.4 在測試質量評估階段  37
3.2 像測試架構師一樣思考  39
3.3 測試管理者可以替代測試架構師嗎  39
3.4 系統架構師可以替代測試架構師嗎  40

第4章 測試架構師的知識能力模型  42
4.1 測試架構師的能力和知識體系  42
4.1.1 測試架構師的6個關鍵能力  43
4.1.2 測試架構師的知識體系  44
4.2 軟件產品質量模型  46
4.2.1 為什麼深入理解質量對測試如此重要  46
4.2.2 軟件產品質量的8個屬性  47
4.2.3 功能性  48
4.2.4 兼容性  50
4.2.5 安全性  51
4.2.6 可靠性  53
4.2.7 易用性  56
4.2.8 效率(性能)  59
4.2.9 可維護性  60
4.2.10 可移植性  62
4.3 基於質量的測試方法  63
4.3.1 理解測試類型  63
4.3.2 如何通過質量屬性來探索測試方法  65
4.3.3 通過質量模型來確定測試深度和測試廣度  66
4.4 功能性測試方法  66
4.4.1 什麼是“運行”  66
4.4.2 單運行正常值輸入法  68
4.4.3 單運行邊界值輸入法  68
4.4.4 多運行順序執行法  69
4.4.5 多運行相互作用法  70
4.5 可靠性測試方法  71
4.5.1 異常值輸入法  71
4.5.2 故障植入法  72
4.5.3 穩定性測試法  73
4.5.4 壓力測試法  74
4.5.5 恢復測試法  76
4.6 性能測試方法  77
4.6.1 基線性能測試法  78
4.6.2 影響性能的因子測試法  82
4.6.3 場景性能測試法  86
4.7 易用性測試法  87
4.7.1 一致性測試法  88
4.7.2 可用性測試法  89
4.8 安全性測試方法  90
4.8.1 權限測試  91
4.8.2 參數校驗測試  92
4.8.3 傳輸安全性測試  94
4.8.4 拒絕服務攻擊安全性測試  95
4.8.5 安全性測試工具介紹  96
4.9 基於車輪圖的測試分析方法  97
4.9.1 測試分析不等於測試設計  97
4.9.2 測試點不等於測試用例  98
4.9.3 產品測試車輪圖  100
4.9.4 在MM圖中使用車輪圖  101
4.9.5 使用測試分析設計表來進行測試分析  102
4.10 基於模型的測試設計技術  103
4.10.1 測試設計四步法  104
4.10.2 對測試點進行分類  106
4.10.3 流程類測試設計——路徑分析法  112
4.10.4 參數類測試設計——輸入-輸出表分析法  129
4.10.5 數據類測試設計——等價類和邊界值分析法  135
4.10.6 組合類測試設計——正交分析法  140
4.10.7 錯誤推斷法  145
4.11 控制測試用例的粒度  146
4.11.1 測試點的組合和拆分  146
4.11.2 策略覆蓋  147
4.12 影響測試設計效果的因素  151
4.12.1 有效澄清和確認需求  152
4.12.2 有針對性的可測試性需求  153
4.13 基於場景的測試方法  157
4.13.1 場景和場景測試  157
4.13.2 使用場景測試模型來進行測試分析  160
4.14 探索式測試  166
4.14.1 什麼是探索式測試  166
4.14.2 探索式測試的基本思想:CPIE思維模型  167
4.14.3 選擇合適的探索式測試方法  168
4.14.4 開展探索式測試  171
4.15 自動化測試  174
4.15.1 關於自動化測試的經驗和教訓  175
4.15.2 自動化測試分層  181
4.15.3 自動化測試框架  184
4.15.4 如何有效開展自動化測試  189
4.15.5 如何評估自動化的收益  193
4.15.6 自動化測試成熟度模型  194

第5章 測試架構師的軟能力修煉  197
5.1 溝通和協商  198
5.1.1 知識的詛咒  198
5.1.2 產品測試中的溝通原則  199
5.1.3 通過溝通來獲得對產品測試有用的信息  204
5.2 寫出漂亮的測試用例  206
5.2.1 統一測試用例編寫風格  206
5.2.2 測試用例編寫風格指導  207
5.2.3 如何編寫測試用例案例集  208
5.3 組織和管理測試用例  215
5.3.1 測試用例模板  215
5.3.2 基於特性樹組織測試用例  217
5.3.3 維護測試用例  220
5.4 持續學習和探索  222

第三部分 修煉:測試架構師的核心技能
第6章 如何制定測試策略  227
6.1 什麼是測試策略  228
6.1.1 測試的核心是什麼  228
6.1.2 測試策略與測試方針  229
6.1.3 測試策略與測試計劃  229
6.1.4 測試策略與測試方案  229
6.2 四步測試策略制定法  232
6.2.1 基於產品質量的測試策略  232
6.2.2 基於產品特性價值的測試策略  232
6.2.3 四步測試策略制定法  233
6.3 產品質量評估模型  238
6.3.1 測試覆蓋度分析  238
6.3.2 測試過程分析  240
6.3.3 缺陷分析  243
6.3.4 在測試全流程中使用產品質量評估模型  244
6.4 組合缺陷分析技術  245
6.4.1 組合缺陷分析模型  245
6.4.2 缺陷趨勢分析  248
6.4.3 缺陷密度  253
6.4.4 缺陷修復率  254
6.4.5 缺陷年齡分析  256
6.4.6 缺陷觸發因素分析  259
6.4.7 產品缺陷趨勢預判技術  261
6.5 特性價值分析技術  265
6.5.1 你知道測試的產品是如何賺錢的嗎  265
6.5.2 從價值角度來對特性進行分類  266
6.5.3 基於特性價值來確定測試重點  270
6.6 風險分析技術  272
6.6.1 風險識別  272
6.6.2 風險評估  275
6.6.3 風險應對  277
6.6.4 歷史/繼承特性分析  279
6.7 不同研發模式下的測試分層技術  285
6.7.1 瀑布模式  285
6.7.2 敏捷模式  286
6.7.3 DevOps  289
6.7.4 瀑布下的測試分層  293
6.7.5 敏捷模式下的測試分層  295
6.7.6 敏捷轉型下的測試分層  297
6.8 測試方案模板  300

第7章 制定基於產品質量的測試策略  301
7.1 項目背景  304
7.2 制定總體測試策略  305
7.2.1 確定特性的質量目標  305
7.2.2 對項目整體進行風險分析  306
7.2.3 確定測試優先級  311
7.2.4 確定測試深度和廣度  312
7.2.5 確定研發模式和測試分層  315
7.2.6 確定關鍵測試活動的出入口準則  322
7.2.7 預判產品缺陷趨勢  324
7.2.8 回顧  325
7.3 制定測試設計策略  327
7.3.1 在測試設計時考慮測試深度和廣度  327
7.3.2 給測試用例劃分等級  329
7.3.3 有效的測試設計評審  331
7.3.4 回顧  333

第8章 產品質量評估和測試策略調整  334
8.1 確認和計劃的偏差  335
8.1.1 盡量避免小瀑布迭代  336
8.1.2 如何補救延期、阻塞和返工等問題  338
8.1.3 如何處理實際交付的內容和計劃的偏差  339
8.1.4 在適應變化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版本迭代節奏  341
8.2 選擇測試用例  343
8.2.1 選擇接收測試用例的策略和原則  344
8.2.2 選擇不同階段的測試用例的策略和原則  344
8.2.3 選擇回歸測試用例的策略和原則  345
8.3 測試過程跟踪  347
8.3.1 測試執行順序和策略覆蓋  348
8.3.2 確定缺陷修復的優先級  350
8.3.3 非必現缺陷處理  352
8.3.4 缺陷預判和調整測試策略  354
8.4 產品質量評估  357
8.4.1 質量指標分析  358
8.4.2 建立特性質量檔案  362
8.4.3 組合缺陷分析  362
8.4.4 非測試用例發現缺陷的原因分析  364
8.4.5 遺留缺陷分析  365

第9章 基於價值的測試策略  368
9.1 再談測試策略  368
9.2 不同產品階段下的測試策略  371
9.3 探索式測試策略  372
9.3.1 根據不同的特性選擇適合的探索式測試方法  372
9.3.2 將基於價值的測試策略和基於產品的測試策略組合起來  372
9.3.3 啟發式測試策略模型  375
9.4 自動化持續測試策略  375
9.4.1 持續測試和自動化測試  377
9.4.2 自動化持續測試策略  378
9.4.3 將自動化持續測試和產品發展階段相結合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