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第3版

蔡開裕//陳穎文//蔡志平//週寰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4-06-06
  • 售價: $474
  • 貴賓價: 9.5$45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447
  • 裝訂: 平裝
  • ISBN: 7111749928
  • ISBN-13: 9787111749929
  • 立即出貨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全書系統性地介紹了電腦網絡體系結構、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相關協定、關鍵技術、網絡應用、網絡安全、網絡新技術。
在內容組織上,註重原理與實例並舉,並力求反映網絡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

作者簡介

蔡開裕,國防科技大學電腦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腦網絡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參與總參重點型號工程「北鬥一號」資訊處理分系統及國家863計畫「因特網域間路由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等研製工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及軍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及國防專利5項,獲各省級教學成果一級獎1項及軍事軍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及國防專利5項,獲各省級教學成項等獎1項及軍隊軍級教學成果1項一等獎”和軍事級教學成果第一項。撰寫《電腦網絡》《資料通訊原理》《分佈式系統原理與設計》等教材與專著,發表論文40多篇,培養研究生40多名。

目錄大綱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電腦網絡的組成 1
1.1.1 直連網 1
1.1.2 交換網絡 2
1.1.3 互聯網絡 3
1.2 電腦網絡的應用 3
1.2.1 資訊存取 4
1.2.2 電子商務 5
1.2.3 社交網 5
1.2.4 物聯網 6
1.3 電腦網絡的分類 6
1.3.1 個域網絡 6
1.3.2 區域網絡 7
1.3.3 城域網絡 8
1.3.4 廣域網絡 9
1.3.5 因特網 10
1.4 網絡體系結構 11
1.4.1 分層模型 11
1.4.2 網絡協定 12
1.4.3 網絡服務 14
1.5 網絡參考模型 15
1.5.1 ISO/OSI參考模型 15
1.5.2 TCP/IP參考模型 18
1.5.3 兩者的比較 20
1.6 標準化組織 20
1.6.1 標準化委員會 20
1.6.2 論壇 21
1.7 因特網標準與管理機構 22
1.7.1 RFC成熟等級 23
1.7.2 RFC需求等級 24
1.7.3 因特網管理機構 24
1.8 電腦網絡與網際網絡的發展史 26
1.8.1 電腦網絡的發展史 26
1.8.2 國際因特網的發展史 27
1.8.3 中國因特網的發展歷史 29
習題 31
第2章 資料通訊基礎 32
2.1 引言 32
2.1.1 資訊與資料 32
2.1.2 訊號 33
2.1.3 類比通訊系統與數碼通訊系統 34
2.1.4 資料傳輸方式 35
2.2 資料通訊基礎理論 38
2.2.1 週期訊號 39
2.2.2 訊號頻譜與頻寬 40
2.2.3 訊號頻寬與資料率的關係 43
2.2.4 頻道的截止頻率與頻寬 45
2.2.5 頻道容量 45
2.3 傳輸介質 48
2.3.1 雙絞線 48
2.3.2 同軸電纜 49
2.3.3 光纖 50
2.3.4 無線傳輸介質 53
2.4 編碼與調製 57
2.4.1 數字–數碼編碼 57
2.4.2 模擬–數碼編碼 59
2.4.3 數碼–類比調變 61
2.4.4 模擬–模擬調變 64
2.5 多路復用 65
2.5.1 頻分多路復用 66
2.5.2 波分多路復用 66
2.5.3 時分多路復用 67
2.5.4 統計時分多路復用 74
2.5.5 碼分多路復用 75
2.6 擴頻 77
2.6.1 跳頻擴頻 77
2.6.2 直接序列擴頻 78
2.7 接入網 79
2.7.1 電話調變解調器 80
2.7.2 ADSL調變解調器 81
2.7.3 電纜調變解調器 83
2.7.4 FTTH 83
2.7.5 4G 85
2.7.6 5G 88
2.7.7 DTE和DCE 92
2.8 小結 92
習題 93
第3章 分組交換網 95
3.1 幀定界 95
3.1.1 字符填滿影格定界法 95
3.1.2 比特填充幀定界法 96
3.2 檢錯編碼 96
3.2.1 CRC 97
3.2.2 校驗和 100
3.3 可靠傳輸協定 101
3.3.1 停–等協議 101
3.3.2 後退N 幀協定 103
3.3.3 選擇重傳協定 105
3.4 HDLC協定 108
3.4.1 幀格式 108
3.4.2 控製字段 109
3.5 PPP 111
3.5.1 PPP的組成 111
3.5.2 PPP的工作流程 111
3.5.3 PPP幀格式 112
3.5.4 PPP認證 113
3.5.5 PPPoE 113
3.6 交換 114
3.6.1 電路交換 114
3.6.2 報文交換 115
3.6.3 分組交換 115
3.7 虛電路與資料報 116
3.7.1 虛電路 117
3.7.2 資料報 120
3.7.3 虛電路與資料報的比較 121
3.8 分組交換網效能 122
3.8.1 時延 122
3.8.2 丟包率 123
3.8.3 頻寬與吞吐量 124
3.8.4 頻寬與頻寬乘積 124
3.9 小結 125
習題 125
第4章 直連網 127
4.1 區域網絡參考模型 127
4.2 乙太網絡 128
4.2.1 CSMA/CD協議 128
4.2.2 幀格式 133
4.2.3 乙太網絡位址 134
4.2.4 物理層標準 135
4.2.5 幀封裝 136
4.2.6 運轉參數 137
4.2.7 組網方式 138
4.3 快速乙太網絡 138
4.3.1 參考模型 139
4.3.2 物理層標準 139
4.3.3 運轉參數 140
4.3.4 自動協商 140
4.3.5 組網方式 141
4.4 千兆乙太網絡 142
4.4.1 參考模型 142
4.4.2 物理層標準 142
4.4.3 運轉參數 144
4.4.4 載波擴展與幀突發 144
4.5 萬兆乙太網絡 145
4.5.1 物理層標準 145
4.5.2 運轉參數 146
4.6 40G/100G乙太網絡 147
4.6.1 物理層標準 147
4.6.2 功能特性 148
4.7 無線區域網絡 148
4.7.1 IEEE 802.11體系結構 148
4.7.2 802.11協定棧 149
4.7.3 802.11 MAC層 150
4.7.4 802.11幀格式 157
4.7.5 802.11物理層 159
4.7.6 802.11中的高階特性 160
4.7.7 802.11安全 160
4.8 網橋與區域網絡交換器 161
4.8.1 透明網橋 161
4.8.2 生成樹協定 162
4.8.3 虛擬區域網絡 16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