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架構師修煉之道(原書第2版)
曲哲 靳卓學 陳錚 楊淩雲 萬學凡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4-01
- 定價: $834
- 售價: 8.5 折 $709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76
- ISBN: 7111767896
- ISBN-13: 9787111767893
- 此書翻譯自: Solutions Architect's Handbook : Kick-start your career as a solutions architect by lear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 2/e (Paperback)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商品描述
成為解決方案架構師,必須熟練掌握各類技術棧,洞悉業務流程,本書將帶你瞭解成為一名成功的解決方案架構師所需要瞭解的基本概念、設計原則和模式、架構考量以及相關的新技術。 本書是一部深度解讀並實踐解決方案架構師這一角色的綜合性指南。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設計支柱、高級設計模式、反模式以及現代軟件設計的雲原生方面的知識,還闡述瞭解決方案架構師在不同層次的任務和責任——從技術架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到實際項目中的難點突破,再到面對新興技術挑戰時的應對手段,都有著詳盡而實用的解說。同時,作者並未忽視那些在架構設計之外同樣至關重要的軟技能,如溝通協調、團隊領導力、創新能力,以及對於行業趨勢的敏銳度等,這些都是決定一位解決方案架構師能否在實踐中遊刃有餘、脫穎而出的關鍵品質。 相較於第1版,第2版與時俱進地更新了大量前沿內容,特別是針對當前熱門的IT趨勢,如大數據架構、人工智能架構、物聯網架構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探討和案例解析。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前瞻性地介紹了量子計算這一尖端領域,讓你有機會接觸未來可能重塑IT行業的關鍵技術趨勢,為你的職業發展鋪設更加寬廣的道路。
作者簡介
楊淩雲 16年IT行業研發與管理經驗,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測試團隊負責人,為多家公司提供敏捷測試咨詢、質量內建賦能等全方位質量保證服務。譯有《健壯的Python》一書。
目錄大綱
本書讚譽
譯者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作者簡介
審校者簡介
第1章 解決方案架構的含義
1.1 什麽是解決方案架構
1.2 解決方案架構的演進
1.3 解決方案架構為何如此重要
1.4 解決方案架構的好處
1.4.1 滿足業務需求和交付質量要求
1.4.2 選擇最佳技術平臺
1.4.3 處理解決方案的約束和問題
1.4.4 協助資源和成本管理
1.4.5 管理解決方案交付和項目生命周期
1.4.6 解決非功能性需求
1.5 公有雲中的解決方案架構
1.5.1 什麽是公有雲
1.5.2 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
1.5.3 公有雲架構
1.5.4 思考雲原生架構
1.5.5 公有雲供應商和雲服務產品
1.6 小結
第2章 組織中的解決方案架構師
2.1 解決方案架構師的角色類型
2.1.1 通用型解決方案架構師角色
2.1.2 專業型解決方案架構師角色
2.2 解決方案架構師的職責
2.2.1 分析功能性需求
2.2.2 定義非功能性需求
2.2.3 瞭解並接觸利益相關者
2.2.4 明確約束
2.2.5 技術選型
2.2.6 概念驗證和原型開發
2.2.7 設計解決方案並持續交付
2.2.8 對解決方案進行擴展
2.2.9 擔任技術佈道者
2.3 敏捷組織中的解決方案架構師
2.3.1 為什麽選擇敏捷方法論
2.3.2 敏捷宣言
2.3.3 敏捷流程和術語
2.4 小結
第3章 解決方案架構的屬性
3.1 可伸縮性與彈性
3.1.1 容量伸縮困境
3.1.2 架構伸縮
3.1.3 靜態內容伸縮
3.1.4 服務器集群彈性
3.1.5 數據庫伸縮
3.2 高可用性和韌性
3.3 容錯與冗餘
3.4 災難恢覆與業務連續性
3.5 可擴展性與可重用性
3.6 易用性與可訪問性
3.7 可移植性與互操作性
3.8 卓越運維與可維護性
3.9 安全性與合規性
3.9.1 身份認證與授權
3.9.2 Web安全
3.9.3 網絡安全
3.9.4 基礎設施安全
3.9.5 數據安全
3.10 成本優化與預算
3.11 小結
第4章 解決方案架構的設計原則
4.1 可伸縮的工作負載
4.1.1 預測性伸縮
4.1.2 被動伸縮
4.2 構建有韌性的架構
4.3 性能設計
4.4 使用可替換資源
4.5 考慮松耦合
4.6 考慮服務而非服務器
4.7 根據合理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存儲
4.8 考慮數據驅動的設計
4.9 剋服架構約束
4.10 採用MVP的方法
4.11 安全無處不在
4.12 盡可能自動化
4.13 小結
第5章 雲遷移和混合雲架構設計
5.1 雲原生架構的好處
5.2 流行的公有雲選擇
5.3 創建雲遷移策略
5.3.1 直接搬遷上雲
5.3.2 雲原生方法
5.3.3 保留或淘汰策略
5.4 選擇雲遷移策略
5.5 雲遷移的步驟
5.5.1 發現工作負載
5.5.2 分析信息
5.5.3 制定遷移計劃
5.5.4 設計應用程序
5.5.5 執行應用程序遷移上雲
5.5.6 集成、驗證和切換
5.5.7 運維雲應用程序
5.5.8 優化雲上應用程序
5.6 創建混合雲架構
5.7 採用多雲方式
5.8 設計雲原生架構
5.9 小結
5.10 進一步閱讀
第6章 解決方案架構設計模式
6.1 構建N層架構
6.1.1 Web層
6.1.2 應用層
6.1.3 數據庫層
6.2 創建基於SaaS的多租戶架構
6.3 構建無狀態架構和有狀態架構
6.4 理解SOA
6.4.1 基於SOAP的Web服務架構
6.4.2 RESTful Web服務架構
6.4.3 構建基於SOA的電子商務網站架構
6.5 構建無服務器架構
6.6 創建微服務架構
6.7 構建基於隊列的架構
6.7.1 隊列鏈表模式
6.7.2 作業觀察者模式
6.8 創建事件驅動架構
6.8.1 發布者/訂閱者模型
6.8.2 事件流模型
6.9 構建基於緩存的架構
6.9.1 三層Web架構中的緩存分發模式
6.9.2 重命名分發模式
6.9.3 緩存代理模式
6.9.4 重寫代理模式
6.9.5 應用緩存模式
6.10 理解斷路器模式
6.11 實現隔板模式
6.12 構建浮動IP模式
6.13 使用容器部署應用程序
6.13.1 容器的好處
6.13.2 容器部署
6.14 構建基於容器的架構
6.15 應用程序架構中的數據庫處理
6.16 避免解決方案架構中的反模式
6.17 小結
第7章 性能考量
7.1 架構性能的設計原則
7.1.1 減少延遲
7.1.2 提高吞吐量
7.1.3 處理並發
7.1.4 使用緩存
7.2 性能優化的技術選型
7.2.1 計算能力選型
7.2.2 選擇存儲
7.2.3 選擇數據庫
7.2.4 提高網絡性能
7.3 性能監控管理
7.4 小結
第8章 安全考量
8.1 架構安全的設計原則
8.1.1 實現認證和授權控制
8.1.2 安全無處不在
8.1.3 縮小爆炸半徑
8.1.4 時刻監控和審計一切
8.1.5 自動化一切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