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
朱巖、沈抖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瞄準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數字經濟的結合,介紹人工智能影響下的數字經濟理論新趨勢和新路徑。本書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認知觀,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視角分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基本內涵。就生產力而言,重點討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構成以及對社會經濟系統的影響; 從生產關系視角,重點探討人工智能影響下的數字生產關系以及給政府、企業和個人所帶來的轉變。 本書對數字經濟的各方面,尤其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行深度闡述。特別是就數字產業化中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數字化中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千行百業,在理論闡述的基礎上,配合大量國內外的產業實踐,使讀者能有系統和全局的理解。同時,本書還對數字經濟的重點領域進行深入分析,就數據要素市場、數字需求、平臺經濟、產業互聯網、大模型、數字金融等展開深入介紹。本書還對人工智能治理、倫理安全和相關實踐進行專門的闡述。本書在重視理論體系的嚴謹性同時,充分註重可操作性,力爭通過大量產業實踐案例,讓學生能夠做到思學並舉、學以致用。 本書為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可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中使用。 "
目錄大綱
目錄
第1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概述
/
1.1人工智能發展狀況/
1.1.1人工智能的概念/
1.1.2人工智能發展簡史/
1.1.3人工智能技術分類/
1.1.4人工智能的熱門領域/
1.1.5大模型的興起/
1.1.6各國對人工智能的政策法規/
1.2數字經濟發展狀況/
1.2.1數字經濟概念/
1.2.2國內數字經濟發展狀況/
1.2.3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分析/
1.3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關系/
1.3.1人工智能與新質生產力/
1.3.2人工智能與數字生產關系/
1.3.3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治理/
1.4小結/
第2章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認知革命: 數字哲學
/
2.1人類社會的演進方向/
2.1.1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進程/
2.1.2數字時代的經濟社會變革/
2.2從還原論到系統論: 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演化的東西方哲學的數字邏輯/
2.2.1工業哲學面臨的互聯網挑戰/
2.2.2數字經濟的發展邏輯/
2.2.3以廣泛連接為基礎的數字哲學/
2.3數字哲學: 面向數實空間的發展模式/
2.3.1網狀人群: 數字經濟的社會基礎/
2.3.2數實空間+連接資源: 數字經濟的價值基礎/
2.4小結/
第3章數字中國的戰略布局及發展機遇
/
3.1數字中國戰略的形成過程/
3.2從“十四五”規劃到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3.3數字中國建設的內涵/
3.3.1“兩大基礎”/
3.3.2“五位一體”/
3.3.3“兩大能力”/
3.3.4“兩個環境”/
3.4數字中國建設中的人工智能/
3.5小結/
第4章基於人工智能的數字經濟總體架構
/
4.1數字經濟的理論基礎/
4.1.1數字經濟基本概念/
4.1.2數字經濟的五因素模型/
4.1.3數字經濟對經濟活動的重新定義/
4.1.4數字經濟重構企業的運營模式/
4.1.5從數字經濟五因素模型看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劣勢/
4.2數字經濟的技術架構/
4.2.1基於人工智能的數字經濟技術架構/
4.2.2各層次技術架構的核心技術/
4.3數字經濟的市場架構/
4.3.1供需循環理論/
4.3.2我國數字經濟的供需平衡/
4.4數字經濟建設內容/
4.4.1數字中國的數字經濟建設內容/
4.4.2《“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數字經濟建設內容/
4.4.3五因素模型的數字經濟建設內容/
4.5小結/
第5章人工智能與數字生產力
/
5.1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生產力/
5.1.1生產力的變革路徑/
5.1.2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5.1.3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生產力的關系/
5.2數字生產力的發展路徑/
5.2.1加快促進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5.2.2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強化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突破/
5.2.3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前瞻性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5.2.4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營造新型數字生產關系/
5.2.5加快培養數字人才隊伍,全方位提高勞動者素質/
5.3數字生產力的內涵與特征/
5.3.1數字生產力的內涵/
5.3.2數字生產力的特征/
5.4數字生產力的主力軍: 人工智能/
5.4.1人工智能影響勞動者/
5.4.2人工智能成為智能社會重要的勞動工具/
5.4.3人工智能擴大勞動對象範圍/
5.5其他數字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5.5.1雲計算/
5.5.2大數據/
5.5.3區塊鏈/
5.5.45G基礎上的無線通信/
5.6小結/
第6章人工智能與數字生產關系
/
6.1生產關系的變革/
6.1.1生產關系的基本要素/
6.1.2生產關系所包含的社會關系/
6.1.3生產關系的變革路徑/
6.2數字生產關系的特點/
6.2.1透明性/
6.2.2可信性/
6.2.3對等性/
6.3數字生產關系對社會的影響/
6.3.1敏捷組織/
6.3.2開放組織/
6.3.3數字化工作方式/
6.3.4自組織的組織集群/
6.4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關系變革/
6.4.1勞動力和勞動市場的變化/
6.4.2生產資料的組織形式發生變化/
6.4.3組織管理的智能化變革/
6.5小結/
第7章數字經濟的基礎: 數據要素市場
/
7.1要素市場的基本概念/
7.1.1生產要素/
7.1.2要素市場/
7.1.3數據的要素屬性/
7.2數據要素市場的形成過程/
7.2.1數據要素的地位確立/
7.2.2數據要素市場配置理論: 從數據到數據要素/
7.2.3數據要素市場配置理論: 要素數據化/
7.2.4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狀況/
7.3數據要素市場的基本結構/
7.3.1微觀方面/
7.3.2宏觀方面/
7.4數據要素化的基本步驟/
7.4.1數據確權/
7.4.2數據定價/
7.4.3數據流通交易/
7.4.4數據要素市場收益分配/
7.4.5數據要素市場安全治理/
7.4.6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 數據要素×/
7.5數據資產化/
7.6小結/
第8章數字需求
/
8.1從生活需求到數字需求/
8.1.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8.1.2馬歇爾的消費者需求理論/
8.1.3凱恩斯的消費需求、有效需求理論/
8.2釋放需求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8.2.1需求方規模經濟/
8.2.2創造需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8.3數字需求的基本概念/
8.3.1概念提出/
8.3.2數字需求的基本特征/
8.3.3典型的數字需求/
8.4創造數字需求的方法路徑/
8.4.1企業創造數字需求的方法路徑/
8.4.2政府在創造數字需求方面的作用/
8.5人工智能推動下的數字需求/
8.5.1消費者的生活需求/
8.5.2企業的生產/服務需求/
8.5.3政府治理的需求/
8.6小結/
第9章數字供給: 人工智能與數字產業化
/
9.1數字產業化的概念和內涵/
9.1.1數字產業化的概念/
9.1.2數字產業化的主要內容/
9.2人工智能驅動新基建/
9.2.1新基建的概念及與數字產業化的關系/
9.2.2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典型新基建/
9.3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新機遇/
9.3.1人工智能推動算力產業的發展/
9.3.2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平臺相關產業的發展/
9.3.3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應用產業發展/
9.3.4動手課/
9.4小結/
第10章數字供給: 人工智能與產業數字化
/
10.1產業數字化的基本概念/
10.1.1產業數字化定義/
10.1.2產業數字化的特點/
10.2人工智能與產業數字化/
10.2.1相互之間的關系/
10.2.2人工智能帶來產業發展新範式/
10.2.3人工智能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10.3人工智能與產業數字化發展實踐/
10.3.1智能交通/
10.3.2智能制造/
10.3.3智慧城市/
10.3.4智慧能源/
10.3.5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
10.4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方向: 平臺經濟/
10.4.1平臺經濟的定義與特征/
10.4.2平臺經濟的分類/
10.4.3平臺經濟的發展現狀/
10.4.4平臺經濟的發展趨勢/
10.5產業數字化的實現途徑: 產業互聯網/
10.5.1產業互聯網的定義與特征/
10.5.2產業大腦與產業互聯網/
10.5.3產業互聯網平臺分類/
10.5.4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
10.5.5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10.6數實融合/
10.6.1數實融合定義/
10.6.2數實融合的發展特點和存在問題/
10.6.3數實融合的發展對策/
10.7小結/
第11章數字金融
/
11.1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與數字金融的提出/
11.1.1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
11.1.2數字金融的提出/
11.2數字金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
11.2.1數字金融的基本概念/
11.2.2數字金融的重要意義/
11.2.3數字信用/
11.2.4數字風險控制/
11.3數字金融創新的主要領域/
11.3.1我國數字金融建設的成果/
11.3.2數字金融在消費領域遇到的問題/
11.3.3消費互聯網時代數字金融發展的啟示/
11.4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數字金融/
11.4.1產業金融的服務創新/
11.4.2我國產業金融的發展歷程/
11.4.3大力發展產業數字金融的價值/
11.4.4產業數字金融的建設要點/
11.5面向人工智能的數字金融: 智能金融/
11.5.1人工智能在金融風險控制中的應用/
11.5.2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11.5.3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
11.6小結/
第12章數字治理
/
12.1數字治理的基本概念/
12.1.1數字治理的起源/
12.1.2數字治理的概念/
12.1.3數字治理的特征/
12.2政府的數字治理體系/
12.2.1數字政府/
12.2.2數字治理生態/
12.2.3面向數字經濟的監管科技/
12.3企業的數字治理體系/
12.3.1我國企業數字化發展脈絡/
12.3.2企業的數字治理體系內容/
12.3.3案例分析/
12.4國際數字治理的發展趨勢/
12.4.1國際互聯網治理/
12.4.2國際數字經濟治理/
12.4.3國際人工智能治理/
12.5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治理/
12.5.1鄉村智能治理/
12.5.2城市智能治理/
12.5.3交通智能治理/
12.6小結/
第13章倫理與安全
/
13.1人工智能倫理概念/
13.1.1倫理與道德的關系/
13.1.2倫理與科技的關系/
13.1.3倫理、科技倫理、人工智能倫理的關系/
13.2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發展現狀/
13.3人工智能倫理準則/
13.3.1人工智能倫理的原則和框架/
13.3.2中國人工智能倫理的基本準則/
13.4人工智能倫理風險分析/
13.4.1數據/
13.4.2算法/
13.4.3系統(決策方式)/
13.4.4人為因素/
13.5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的工具/
13.5.1倫理風險評估工具/
13.5.2人工智能管理工具/
13.6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的企業實踐/
13.6.1企業AI治理的工具/
13.6.2百度公司AI倫理原則與實踐/
13.7小結/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