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技術, 4/e

陳志強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特色

1.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備自發光特性、敏捷的反應速度、低耗電量、清晰對比、面板厚度薄、重量輕並具備可撓性等優勢,被喻為完美的顯示器。
2. 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辭句,將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歷史、發光原理、面板設計與未來趨勢呈現給讀者,內容詳細豐富。

內容簡介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備自發光特性、敏捷的反應速度、寬廣的可視範圍、低的耗電量、清晰的對比、面板厚度薄、重量輕並具備可撓曲等優勢,被喻為完美的顯示器。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辭句將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歷史、發光原理、面板設計與未來趨勢呈現給讀者。內容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應用與規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原理及全彩技術、被動式矩陣背板技術、主動式矩陣背板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陽極製程、有機發光二極體陰極製程、主動式類比畫素設計、主動式數位畫素設計、有機發光二極體封裝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藍圖等。本書適用於科大電子、電機、光電系「LED技術與應用」課程。

目錄大綱

第1章 諸論-顯示未來1-1
1.1 前言1-1
1.2 平面顯示世代1-2
1.3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與沿革1-4
1.4 無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展1-10
1.5 小分子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展1-10
1.6 高分子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展1-14
1.7 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優勢1-19
第2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應用與規格2-1
2.1 前言2-1
2.2 有機發光二極體應用2-2
2.3 面板解析度2-12
2.4 直視型立體顯示設計2-20
2.5 內嵌式觸控面板2-24
2.6 綠色概念設計2-25
2.7 綠色概念製造2-28
第3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原理3-1
3.1 前言3-1
3.2 發光二極體顯示原理3-2
3.3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原理3-3
3.4 元件結構3-6
3.5 發光效率3-15
3.6 亮度加強3-20
3.7 色彩飽和度3-29
3.8 反應時間3-33
第4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全彩技術4-1
4.1 前言4-1
4.2 彩色化製造流程4-2
4.3 熱蒸鍍法4-4
4.4 有機氣相沈積4-16
4.5 旋轉塗佈法4-18
4.6 噴墨印刷法4-20
4.7 外在媒體變換法4-29
4.8 轉印法4-35
第5章 被動式矩陣背板技術5-1
5.1 前言5-1
5.2 被動式矩陣架構5-1
5.3 被動式SMOLED製造流程5-7
5.4 被動式LEP製造流程5-11
5.5 被動式驅動系統5-12
5.6 驅動IC封裝5-23
第6章 主動式矩陣背板技術6-1
6.1 前言6-1
6.2 單晶矽電晶體6-2
6.3 低溫複晶矽薄膜電晶體6-2
6.4 非晶矽薄膜電晶體6-18
6.5 有機薄膜電晶體6-34
6.6 畫素發光架構6-44
6.7 低阻值導線6-48
第7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陽極製程7-1
7.1 前言7-1
7.2 陽極電極特性7-2
7.3 氧化銦錫7-5
7.4 氧化銦鋅7-12
7.5 氧化鋅7-15
7.6 堆疊型陽極7-16
7.7 反射型陽極7-17
7.8 微共振腔結構7-18
7.9 陽極表面處理7-22
第8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陰極製程8-1
8.1 前言8-1
8.2 陰極電極特性8-2
8.3 單層型陰極8-4
8.4 合金型陰極8-5
8.5 多層型陰極8-6
8.6 半穿透金屬型陰極8-7
8.7 對比加強架構8-8
第9章 主動式類比畫素設計9-1
9.1 前言9-1
9.2 畫素設計設定9-1
9.3 差異性衰減9-8
9.4 畫素驅動分類9-12
9.5 電壓定義型畫素9-14
9.6 電流定義型畫素9-22
9.7 畫素補償架構9-25
第10章 主動式數位畫素設計10-1
10.1 前言10-1
10.2 數位驅動設計10-2
10.3 面積比例灰階型10-2
10.4 訊號時間比例灰階型10-5
10.5 時間面積混合比例灰階型10-10
第11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封裝技術11-1
11.1 前言11-1
11.2 畫素暗點11-2
11.3 封裝規格需求11-6
11.4 外蓋封裝11-7
11.5 單層薄膜封裝11-19
11.6 多層薄膜封裝11-27
第12章 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藍圖12-1
12.1 平面顯示技術藍圖12-1
12.2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未來12-9
12.3 結語12-12
附錄A RPI複晶矽薄膜電晶體模型參數A-1
附錄B RPI非晶矽薄膜電晶體模型參數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