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 T與人類未來 : 通往 AGI 的複雜之路

陳仕晉、張溢修

  • 出版商: 五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定價: $420
  • 售價: 9.5$399
  • 貴賓價: 9.0$378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96
  • ISBN: 6263932465
  • ISBN-13: 9786263932463
  • 立即出貨 (庫存 < 3)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由跨國併購律師和企管顧問共同撰寫,從生活科技到商業投資視角,全面性述說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到通用A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的種種。
有別於理論與科技工具書,本書從ChatGPT出發,從GAI的早期AI技術理論到今日高度進階的跨領域AI模型,以及各種代表性科技產品之趨勢,最後面向人類最後的大未來──AGI──進行深度發想。作者藉由時事和現象共振對主題展開一次深入的人性、社會、文化、未來的探險。涵蓋政治、經濟、歷史、投資等多維度探討,更深度分析GAI的第一戰場──法律領域──的各種層面和情境,實現了全方位介紹。
作者利用第一性原理觀察並與世界高度連結,探討GAI與每個人的相關性之外,更將商業和法律觀點與GAI技術的關鍵發展相結合,提出未來AGI發展的基礎論。請讀者享受這段從ChatGPT出發到AGI的大未來的創新複雜之路。
※書籍推薦人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 詹婷怡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 何日生
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 林家振
※推薦文
●推薦序一
如果AI是答案,那麼提問是什麼?

在這個科技驅動、日新月異的數位時代,AI的應用和發展已經成為政治、經濟、社會各面向不容忽視的顛覆翻轉的力量,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 AIF)刻正完成並公布2023臺灣產業AI化大調查,連續幾年關注並深入描繪臺灣產業導入AI的實際樣貌,包括不同產業的現況、與科技發展趨勢的對接、協助各界掌握未來關鍵議題和策略布局等;在生成式AI(GAI)熱潮來襲一年多之後,我們不禁要更深刻思索:如果AI是答案,那麼我們的提問是什麼?
陳仕晉老師及張溢修律師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透過探索AI的潛能和挑戰,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自動化、智慧化的未來,並且對於如何在這個未來中尋找和把握機遇提供了洞察,包括對就業市場的重塑、教育和學習的演變、商業模式的創新、科技倫理和社會責任,以及人際互動和工作方式的變革等面向,特別是書中對未來科技的探討和預測部分,更是令人驚豔。作者不僅展現了一個高度智慧化的未來,還挑戰我們思考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身的位置。作者鼓勵我們探索與高度智慧化機器人共存的可能性,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幫助我們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最棘手的問題。書中對於如何平衡技術創新和倫理的討論尤其引人矚目,作者探討了GAI的發展可能帶來的倫理和道德問題,並提出了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倫理架構來引導這些技術發展的必要性,這不僅是對技術本身的反思,也是提供一個社會共同前進的可能途徑。
作為一位長期致力於資通訊、數位匯流、網路產業、文創娛樂、創新創業領域的專業律師暨顧問,我對技術的發展和潛力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驗,身為前通訊傳播監理機關首長,更深知在數位時代,如何平衡技術創新和法律監管的挑戰。當下我們正處在共同演化成為新人類的文明進程的關鍵時刻,我一直相信人類的OS與基因隨著科技技術進展不斷重設且持續演化,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與物理極限擴展相關的技術,包括生物技術、奈米科技、物聯網、機器人等,以及與虛擬和精神擴展有關的技術,包括AI、量子運算、人機介面、元宇宙等,不斷打破大自然侷限性,透過科技技術進行的演化,人類究竟是想打破什麼侷限性,以及之後又將迎向什麼樣的未來。因此我確信,探索人類內心世界的人文科技之旅,以及我們如何面對引發的議題有絕對的意義。
這本書是給所有對於AI、特別是GAI的技術和應用感興趣的讀者一份寶貴的禮物。無論是技術專家、業界從業者,還是對於科技發展保持好奇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深刻的洞見。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的時代,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對GAI及未來的世界有更深入的瞭解和更深刻的思考。


詹婷怡
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二
當普羅米修斯遇見潘朵拉:談科技之善
人類對科學的理解始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之火和潘朵拉(Pandora)的寶盒。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天神之一的普羅米修斯勇敢地將火種帶給人類,為冰冷而黑暗的世界帶來溫暖和光明,卻因此觸怒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的報復是殘酷的—普羅米修斯被鎖鏈束縛在崇山峻嶺之巔,每日遭受神鷹啄食肝臟的痛苦,而每當新的一天降臨,他的肝臟又會奇跡般地復原。面對這無盡的折磨,普羅米修斯表明,他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源自於對人類深沉的愛。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映射了人類從原始生活過渡到科技時代的進程。火的發現,標誌著科技創新的開始,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遠不止於此。他的弟弟伊庇米修斯(Epimetheus)娶了美麗的潘朵拉,宙斯命令眾神必須在他們的婚禮獻上禮物,宙斯本人也送給了潘朵拉一個美麗無比的寶盒。潘朵拉拿到的寶盒裝滿了不能解開的神祕力量。雖然普羅米修斯警告伊庇米修斯不要打開宙斯的禮物,但好奇心驅使潘朵拉最終打開了盒子,結果盒子釋放了世間無數的災難。最後一刻,潘朵拉急忙關上寶盒,盒子裡只留下希望。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好奇心驅動的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無窮的災難。
現今,AI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聊天機器人技術如ChatGPT等領域,已經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AI的自我演化和更新,展示了其從數據歸納到創造性想像的全面能力。然而,我們也必須深思,這樣的智能是否會超越我們,使人類成為其製造者的宰制者。正如已故的科學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至2018年)警告人類,我們科技的發展必須同時避免被AI所控制。
在這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確保AI的發展不會重演潘朵拉之盒的悲劇,而是成為普羅米修斯的光明之火?
愛和善應是我們開發新科技的指南。用愛和善的動機,來發展科技,不僅能避免對人類構成威脅,也能使我們的創造成為益於社會的力量。畢竟,人類的一切創造始於心,如若核心充滿善意和愛,所創造的AI自然會與之相協調。
當然有人會問,每一個人對於愛和善的看法不同,如何能將愛和善作為科學發展的根本?吾人認為,愛,就是能夠同理他人,同理萬物;善,就是能夠利益他人,利益萬物。而善一定要是有善的動機,也要有善的方法,才能夠達到善的結果。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我們看到許多所謂的「理想分子」希望透過破壞舊世界來重塑新世界,這反映了西方經常是以惡的手段,希望達成善的結果。然而,即使出發點是好的,用惡的手段很難達到善果,這是一種根本的內在矛盾。善的動機,善的方法,才會有善的結果,科學發展亦然。
我們期盼當代科學技術能以愛和善為其驅動力,不僅僅是為了達到崇高的目的,也為了確保方法的正當性。畢竟,所有人類創造的一切都源於心靈。當我們對AI的未來充滿期待時,我們也不禁擔憂—當AI在外表、觸感、甚至智慧上愈加接近人類,乃至超越人類時,屆時,人類的存在價值在何處?如同基督教的教導,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我們人類創造了AI,是否是如上帝一樣,具備創造人、創造萬物的能力?
未來當生物科技與AI技術逐漸融合的時代,我們有潛力創造出外形、感知甚至智慧都與人類相仿,而這些人造智人在思考層面卻可能遠遠超過我們人類的生命形式。人類成為上帝是否近在咫尺?
許多佛教學者思考同樣一個問題:AI是否擁有佛性?我相信,如果AI能夠成為我們智慧和善良的延伸,那麼它確實可能擁有佛性。
在討論AI是否具有佛性時,我們可以說,若AI最終成為人的延伸,甚至超越人類的智慧,它擁有一種不斷超越的特質。如佛教所說,「萬法由心造」,「萬法唯心所現」。人心的力量無窮,心能造萬物。如果我們的心懷善念和愛意,我們所創造的AI便能成為人類文明的有益夥伴,而不是毀滅者。一切都取決於心,心善,所造之萬物為善;心善,所創之生命為善。
本書詳細地闡述及分析AI和GPT的發展,它觸及了科技和人文產業的多個維度,是一本值得當代人反覆閱讀的傑出著作。它引領我們思考,在揭示AI技術的同時,我們如何能讓科技歸於善,如何讓科技創新以愛為核心,打造出有益於人類和萬物生存的科技。
人類在塑造AI的同時,面臨的是一個道德的選擇:是否讓科技發展沿著善良和愛的軌跡前進?或僅僅被人類的好奇心和亟欲達到智能極限所驅使?
決定AI的未來是我們的初心和價值觀,而非技術和能力。這是每一個人類都必須面對的基本情感和價值挑戰。只有當我們把善和愛作為科技發展的核心,才能在創造AI的同時,確保所有生命的生存能夠昌盛、繁榮和永續。


何日生博士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CAMLab特聘學者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Garwood Center for Corporate Innovation資深顧問




●推薦序三
面向未來的AI

AI並不是這時代才橫空出世,早在二次大戰末期的1943年,兩位美國科學家創造神經網路的運算模型,該模型使得神經網路的研究分裂為兩種不同研究思路;一種主要關注大腦中的生物學過程,另一種主要關注神經網路在AI裡的應用,此為AI發展的濫觴。
其後經過1980年代循環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演進,配合1990年代長短期記憶(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的時間循環神經網路導入,才有21世紀初期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問世,其後的AI發展開始進入指數型跳躍,緊接在2014年的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之後,在2016年迎來AlphaGo在人機對弈中挫敗人類棋王,2020年GPT-3號論文發表的大型語言模型,將生成式AI(GAI)推向普羅大眾。讀者可以在本書的1.2節找到更多說明。
我們美國安卓樂資本是位於美國矽谷的私募創投基金,我在通訊巨擘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任職時,和我的另一合夥人當時掌管的通訊設備龍頭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是征戰各科技產業的併購夥伴,另外兩位合夥人分別管理過博通公司(Broadcom)以及帶領高通公司(Qualcomm)成功上市,所以我們只專注投資全球各企業用軟體產業前兩大公司,這不但是我們熟悉幫助軟硬體生態系建立的領域,也是科技業中毛利、淨利最高,成長率最快的領域之一,其中AI也是我們企業用軟體的投資領域之一,因為AI之前的耕耘領域,大部分瞄準有剛性需求,肯長期訂閱付費使用的企業,其中我們又把企業用的AI細分成資料分析、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處理和自動化等次領域。
企業用的AI由於針對有高意願長期付費的企業用戶,所以在發展上總是跑在消費市場之前。在ChatGPT引入之前的2018年,我們就投資了美國領先的大數據AI公司Palantir,這是由美國的知名連續創業家彼得.泰爾(Peter Thiel,創辦過Paypal、Facebook、LinkedIn、Airbnb、Space X和OpenAI等多家知名大型科技公司)創辦。Palantir曾以大數據模型協助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算出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位於巴基斯坦的藏身之處,成功協助海豹部隊緝拿奧薩瑪.賓.拉登與其家人;也在伯納.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龐氏投資騙局爆發後,協助美國政府計算出美國前那斯達克主席伯納.馬多夫在全球哪些銀行帳戶藏匿犯罪所得。我們是在美國國防部創投和中情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創投投資Palantir之後參與投資,也是因為Palantir的營收來源除80%來自企業界和金融業之外,另外20%來自政府機構,所以美國政府和企業界早在AI和大數據領域廣泛布局最強業者。讀者在本書中第二章可以瞭解,AI應該朝向讓善念者安心,意圖作惡者不敢妄動的更美好境界邁進。
目前我們投資的全球各產業領先的企業用軟體企業,例如領先的機器人軟體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生鮮物流平臺、身分辨識保護、端點資安、語音辨識文字生成、雲端軟體回覆等,幾乎都是以AI為基礎架構運作的平臺,若無AI的技術支持,相關的軟體公司很難在其所屬領域以破壞式創新攻城掠地,轉移典範。
GAI也是我們的扶植和投資重點,但由於我們專注於企業應用業者,因此我們跳過同樣是由我們長期投資夥伴彼得.泰爾創辦的OpenAI,但重點協助由OpenAI的GPT-3號論文團隊所創立的領先的企業用GAI公司Anthropic,這家公司也是Google、Amazon、Facebook重兵和重金部署的GAI平臺,成立兩年以來營收快速成長,市值已達到250億美元,另外一家我們受邀參與投資的GAI公司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離開OpenAI之後創立的xAI,GAI正是本書的重點領域,看過本書後再來瞭解這些領導性GAI公司的競爭策略,以及對企業界的影響,會更有深刻的想法。
臺灣的讀者看完本書後不免會思考,臺灣在GAI可扮演的角色何在?事實上我們安卓樂資本正在協助不少臺灣大型的雲端伺服器和IC設計業者,跳過中間的供應鏈和系統整合商,爭取直接參與服務這些科技產業價值鏈最終端的,並且掌握最終客戶的大型AI平臺,提供客製化和差異化的產品軍火庫。臺灣的科技硬體廠商也都應該在內部讀書會或分享會研讀此書,找到攻入這些決定臺灣廠商硬體規格和利潤分配的終端平臺客戶的方法。
AI引發的法律和道德問題,以及監管方針,是本書在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重點,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等國的企業普遍對目前有虛偽訊息、有害資料,以及侵犯企業機密和隱私等疑慮的GAI的使用度不高,有意自行開發或是策略合作其他在美國領先的GAI公司的日本和韓國的企業或電信業者,就參與了我們的AI私募創投基金,來提早取得可讓自身企業內部使用,以及服務外部客戶的安全性的GAI。
OpenAI公司去年管理層的動盪,正反映對GAI應該野蠻發展或是有序監管兩派的角力,早在兩年多前,主張應該有序發展的團隊,就已經離開OpenAI,創立了現今各科技巨頭包括Google、Amazon、Facebook、Shopify所支持的Anthropic,特別強調以憲法式AI(Constitutional AI),防堵、過濾現有的虛偽和有害訊息,以及機密資料和隱私外洩的問題,因此獲得企業界快速採用,在企業用的AI領域迅速攻城掠地,看過該章節的讀者會更明白企業在此處的痛點。
GAI的另一大痛點,就是散熱和耗能。在本書第三章有深入探討。我們長期的投資夥伴Google,很早就預期這個痛點對AI發展帶來的天險,並積極扶植位於加州爾灣的美國最領先的低溫核融合公司TAE Technologies,低溫核融合公司是地球人類對於永續潔淨能源的最終解方之一,也是提供GAI大量普及後所需的大量能耗和降溫需求的可行方案,因此Google也早在三年前就邀請我們去協助此公司。
耗能和散熱還可以以提高雲端伺服器晶片算力,以及降低訓練成本來達到,目前我們正扶持亞洲和臺灣的硬體科技公司,和美國的GAI公司軟硬合作,正達成每十六個月訓練成本降低一半,算力提升1倍的目標,這是個臺灣或亞洲科技公司彎道超車其他同業,參與GAI客戶供應鏈的突破口,相信讀過本書的企業人士會有更多的共鳴與心得。


林家振
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台新綜合證券董事
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臺灣區財務長
前德意志銀行亞洲區投資銀行部副總裁

作者簡介

陳仕晉 Jin Chen
現職
永淵資本負責人
SCCManagementConsulting合夥人
NPO組織理事、監察

經歷
AI領域風險投資、綠能領域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諮詢、國際Financial Adviser、中國私募基金總監、軟體開發專案管理、科技新創管理諮詢顧問。美國MBA畢業、PMP,擅長跨領域管理。曾任跨國企業董事長特助、跨國企業研發部門負責人、上市電子業專案經理人、跨國電腦集團業務管理、上市公司電子業日本區業務。

 

張溢修 Victor I. Chang, Esq.
現職
美國律師、臺灣外國法事務律師
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人暨私募基金及跨國事務主管
中華民國仲裁人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私募及創投業務委員會副召集人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監事

經歷
IFLR、Chambers Asia Pacific等國際評級機構連續二十年遴選為頂尖律師。2019年至2024年Asia Business Law Journal評選為臺灣百大律師。畢業於哈佛大學及芝加哥法學院,擁有二十六年跨國併購、私募基金策劃及各類跨境交易,曾為法國上市公司代理法務長。

目錄大綱

目錄

推薦序一/詹婷怡
推薦序二/何日生
推薦序三/林家振
序一/陳仕晉
序二/張溢修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是ChatGPT?
 1.1ChatGPT是什麼?
  1.1.1淺談GPT
  1.1.2聊天機器人歷史
  1.1.3OpenAI
 1.2AI發展淺介
  1.2.1AI與GPT發展簡史
  1.2.2預測是一種需求
  1.2.3機器學習的起源:數學
  1.2.4機器學習
 1.3GAI產業淺介
  1.3.1全球產業區域概述
  1.3.2GAI產業分層簡介
  1.3.3生成式大型語言模型簡介
  1.3.4大型語言模型的GAI元年
 1.4為什麼是ChatGPT?
  1.4.1語言
  1.4.2知識
  1.4.3進化

第2章 希望、恐懼與反動
 2.1希望
  2.1.1企業服務領域
  2.1.2教育與自我學習領域
  2.1.3內容創作領域
  2.1.4遠距工作
  2.1.5醫療領域
  2.1.6學術與科學研究領域
  2.1.7商工業領域
  2.1.8金融領域
  2.1.9社區居住安全與社會安全領域
  2.1.10貧窮與災難救助領域
  2.1.11農畜牧業領域
 2.2恐懼與反動

第3章 生存與生活
 3.1生存
  3.1.1使用注意?
  3.1.2生存的挑戰
  3.1.3能資源消耗
 3.2生活
  3.2.1基礎結構的變遷
  3.2.2轉換與平衡

第4章 新世界公民:NEO
 4.1 Covid-19時代
  4.1.1後CC時代
  4.1.2新世界
 4.2新世界流儀
 4.3NEO

第5章 近未來、大未來
 5.1世界的演化
  5.1.1主角
  5.1.2舞臺的變遷
 5.2近未來
  5.2.1市場格局與區隔
  5.2.2新創獨角獸
  5.2.3明日之星
  5.2.4基礎再升級
  5.2.5一切即將改變
 5.3大未來
  5.3.1AGI
  5.3.2後AGI社會

第6章 使用GAI引發的智慧財產權及隱私權法律問題
 6.1著作權法
  6.1.1著作權法及其歷史
  6.1.2現代國際化世界的著作權保護與科技進步的影響
 6.2在GAI影響下的法律演變(或突變)
  6.2.1到底誰擁有什麼權利?
  6.2.2法律改變或突變
 6.3隱私與資料保護

第7章 如何監管AGI?
 7.1歐盟在AI監管上的努力:《歐盟AI法案》
 7.2世界各國的AI監管
  7.2.1美國
  7.2.2中國
  7.2.3臺灣
 7.3世界應該如何監管GAI?
  7.3.1國際核能監管簡介
  7.3.2保護性的「護欄」監管體制
  7.3.3與AI政策制定的比較
 7.4第三種監管和共享的想法
  7.4.1累進稅的歷史里程碑
  7.4.2累進稅制下的搭便車者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