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系統方法(原書第6版)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6/e

Larry L. Peterson,Bruce S. Davie 譯 王勇//薛静锋//王李樂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本書是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經典教材,被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眾多名校採用。
本書利用網絡和協議設計的真實例子來探索計算機網絡的關鍵原則。
“系統方法”鼓勵讀者思考獨立的網絡組件如何融入更大、更複雜的交互系統。
第6版延續了之前版本的特色,並基於專為本書開發的開源模型進行了全面更新,
擴充了對於網絡專業人員和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的主題,涉及WiFi、蜂窩通信、安全、密碼學、多媒體等眾多應用。
此外,對於喜歡採用“自上而下”方法教授網絡課程的教師,
本書還提供了擴展指南。

目錄大綱

讚譽
譯者序
序言
第1版序言
前言
第1章基礎 1
問題:建造網絡 1
1.1 應用 2
1.2 需求 4
1.2.1 利益相關者 5
1.2.2 可擴展的連通性 5
1.2.3 經濟高效的資源共享 9
1.2.4 支持通用服務 11
1.2.5 可管理性 15
1.3 體系結構 15
1.3.1 分層和協議 16
1.3.2 封裝 18
1.3.3 多路復用和多路分解 20
1.3.4 七層OSI模型 20
1.3.5 因特網體系結構 21
1.4 軟件 23
1.4.1 應用編程接口(套接字) 24
1.4.2 應用示例 26
1.5 性能 29
1.5.1 帶寬與時延 29
1.5.2 延遲帶寬積 33
1.5.3 高速網絡 34
1.5.4 應用的性能需求 35
透視圖:功能增速 37
習題 38
第2章直接相連 43
問題:連接到網絡 43
2.1 技術概覽 44
2.2 編碼 47
2.3 組幀 50
2.3.1 面向字節的協議(PPP) 51
2.3.2 面向比特的協議(HDLC) 52
2.3.3 基於時鐘的組幀(SONET) 53
2.4 差錯檢測 56
2.4.1 因特網校驗和算法 57
2.4.2 循環冗餘校驗 58
2.5 可靠傳輸 62
2.5.1 停止等待 62
2.5.2 滑動窗口 64
2.5.3 並發邏輯信道 72
2.6 多路訪問網絡 72
2.6.1 物理特性 73
2.6.2 訪問協議 74
2.6.3 以太網使用經驗 77
2.7 無線網絡 77
2.7.1 基本問題 79
2.7.2 802.11/Wi-Fi 81
2.7.3 藍牙(802.15.1) 86
2.8 接入網絡 87
2.8.1 無源光網絡 88
2.8.2 蜂窩網絡 89
透視圖:邊緣競賽 92
習題 94
第3章網絡互聯 101
問題:並不是所有網絡都是
直接相連的 101
3.1 交換基礎 102
3.1.1 數據報 103
3.1.2 虛電路交換 104
3.1.3 源路由 111
3.2 交換式以太網 113
3.2.1 學習型網橋 114
3.2.2 實現 115
3.2.3 生成樹算法 116
3.2.4 廣播和多播 120
3.2.5 虛擬局域網(VLAN) 120
3.3 互聯網(IP) 122
3.3.1 什麼是互聯網 122
3.3.2 服務模型 124
3.3.3 全局地址 129
3.3.4 IP數據報轉發 130
3.3.5 子網劃分和無類地址 132
3.3.6 地址轉換(ARP) 137
3.3.7 主機配置(DHCP) 139
3.3.8 差錯報告(ICMP) 141
3.3.9 虛擬網絡和隧道 142
3.4 路由 144
3.4.1 用圖表示網絡 146
3.4.2 距離向量(RIP) 147
3.4.3 鏈路狀態(OSPF) 153
3.4.4 度量 159
3.5 實現 162
3.5.1 軟件交換機 162
3.5.2 硬件交換機 163
3.5.3 軟件定義網絡 165
透視圖:虛擬網絡一直走下去 167
習題 168
第4章高級網絡互聯 179
問題:擴展到數十億節點 179
4.1 全球互聯網 179
4.1.1 路由區 181
4.1.2 域間路由(BGP) 182
4.2 IPv6 190
4.2.1 歷史視角 190
4.2.2 地址和路由 191
4.2.3 分組格式 194
4.2.4 高級功能 196
4.3 多播 197
4.3.1 多播地址 198
4.3.2 多播路由(DVMRP、PIM、MSDP) 199
4.4 多協議標籤交換(MPLS) 208
4.4.1 基於目的地的轉發 209
4.4.2 顯式路由 213
4.4.3 虛擬專用網和隧道 214
4.5 移動設備之間的路由 217
4.5.1 移動網絡的挑戰 218
4.5.2 路由到移動主機(移動IP) 219
透視圖:雲正在“吞噬”因特網 224
習題 225
第5章端到端協議 229
問題:進程間如何通信 229
5.1 簡單多路分解(UDP) 230
5.2 可靠字節流(TCP) 232
5.2.1 端到端問題 232
5.2.2 報文段格式 234
5.2.3 連接建立與終止 236
5.2.4 再論滑動窗口 240
5.2.5 觸發傳輸 244
5.2.6 自適應重傳 246
5.2.7 記錄邊界 249
5.2.8 TCP擴展 250
5.2.9 性能 251
5.2.10 其他設計選擇(SCTP、QUIC) 253
5.3 遠程過程調用 256
5.3.1 RPC基礎 256
5.3.2 RPC實現(SunRPC、DCE、gRPC) 261
5.4 實時傳輸(RTP) 270
5.4.1 需求 271
5.4.2 RTP設計 272
5.4.3 控制協議 275
透視圖:HTTP是新的“細腰” 277
習題 279
第6章擁塞控制 286
問題:分配資源 286
6.1 資源分配問題 287
6.1.1 網絡模型 287
6.1.2 分類方法 290
6.1.3 評價標準 292
6.2 排隊規則 294
6.2.1 FIFO 294
6.2.2 公平排隊 295
6.3 TCP擁塞控制 298
6.3.1 加性增/乘性減 299
6.3.2 慢啟動 301
6.3.3 快速重傳和快速恢復 305
6.3.4 TCP CUBIC 307
6.4 高級擁塞控制 308
6.4.1 主動隊列管理(DECbit、RED、ECN) 308
6.4.2 基於源的擁塞避免(Vegas、BBR、DCTCP) 313
6.5 服務質量 319
6.5.1 應用需求 319
6.5.2 綜合服務(RSVP) 323
6.5.3 區分服務(EF、AF) 330
6.5.4 基於方程的擁塞控制 334
透視圖:軟件定義流量工程 336
習題 337
第7章端到端數據 344
問題:我們用數據做什麼?344
7.1 表示格式化 345
7.1.1 分類方法 346
7.1.2 例子(XDR、ASN.1、NDR、Protobufs) 349
7.1.3 標記語言(XML) 354
7.2 多媒體數據 357
7.2.1 無損壓縮技術 358
7.2.2 圖像表示和壓縮(GIF、JPEG) 360
7.2.3 視頻壓縮(MPEG) 364
7.2.4 在網上傳輸MPEG 368
7.2.5 音頻壓縮(MP3) 370
透視圖:大數據和分析 371
習題 373
第8章網絡安全 377
問題:安全攻擊 377
8.1 信任和威脅 378
8.2 密碼構建塊 379
8.2.1 密碼原理 379
8.2.2 對稱密鑰密碼 381
8.2.3 公鑰密碼 382
8.2.4 認證碼 384
8.3 密鑰預分發 386
8.3.1 公鑰預分發 387
8.3.2 對稱密鑰預分發 390
8.3.3 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 391
8.4 認證協議 392
8.4.1 原始性和時效性技術 393
8.4.2 公鑰認證協議 394
8.4.3 對稱密鑰認證協議 395
8.5 系統實例 398
8.5.1 良好隱私 398
8.5.2 安全外殼 400
8.5.3 傳輸層安全(TLS、SSL、HTTPS) 402
8.5.4 IP安全 405
8.5.5 無線安全(802.11i) 407
8.5.6 防火牆 408
透視圖:區塊鍊和去中心化因特網 412
習題 414
第9章應用 417
問題:應用需要自己的協議 417
9.1 傳統應用 417
9.1.1 電子郵件(SMTP、MIME、IMAP) 418
9.1.2 萬維網(HTTP) 424
9.1.3 Web服務 430
9.2 多媒體應用 437
9.2.1 會話控制和呼叫控制(SDP、SIP、H.323) 437
9.2.2 多媒體應用的資源分配 444
9.3 基礎設施應用 447
9.3.1 名字服務(DNS) 448
9.3.2 網絡管理(SNMP、OpenConfig) 455
9.4 覆蓋網絡 458
9.4.1 路由覆蓋網絡 460
9.4.2 對等網 465
9.4.3 內容分發網絡 474
透視圖:雲是新的因特網 478
習題 479
習題選答 483
術語表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