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 8/e Computer Networking : A Top-Down Approach, 8/e

James F.Kurose,Keith W.Ross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本書是經典的計算機網絡教材之一,採用作者獨創的自頂向下方法來講授計算機網絡的原理及協議,
自第1版出版以來已被國內外數百所高校選作教材,被譯為14種語言。
第8版保持了以前版本的特色,繼續關注因特網和計算機網絡的現代處理方式,原理與實踐並重。
第8版反映了近年來網絡領域的重要變化,
包括4G/5G網絡的迅速普及和隨之而來的大量移動應用,以及軟件定義網絡(SDN)的應用及其對網絡管理的影響。
書中還增加了對HTTP/2、HTTP/3、CUBIC、QUIC、NETCONF、YANG等新協議的介紹,並刪除關於多媒體網絡的一章。

作者簡介

James F.Kurose
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傑出教授,
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後,他就一直在該校任教。他從衛斯理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他在一些研究機構擁有訪問科學家頭銜,這些機構包括IBM研究院、
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和索邦大學。
他最近結束了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5年的副主任任期,
其間他領導了計算機和信息科學與工程理事會,負責推進美國的科學發現和工程創新。
Kurose指導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並以此為傲。
他因傑出的研究、教學和服務工作而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IEEE INFOCOM獎、ACM SIGCOMM終身成就獎、
ACM SIGCOMM時間考驗(Test of Time)獎和IEEE 計算機協會的Taylor Booth 教育獎章。Kurose博士是《IEEE通信會刊》和《IEEE/ACM網絡會刊》的前任主編。
他曾擔任IEEE INFOCOM、ACM SIGCOMM、ACM因特網測量會議和ACM SIGMETRICS技術程序委員會的聯合主席。
他是IEEE和ACM會士,並且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網絡協議和架構、網絡測量、多媒體通信以及建模和性能評價。

目錄大綱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計算機網絡和因特網1
1.1 什麼是因特網1
1.1.1 具體構成描述1
1.1.2 服務描述4
1.1.3 什麼是協議5
1.2 網絡邊緣6
1.2.1 接入網8
1.2.2 物理媒介13
1.3 網絡核心15
1.3.1 分組交換15
1.3.2 電路交換18
1.3.3 網絡的網絡21
1.4 分組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吞吐量24
1.4.1 分組交換網中的時延24
1.4.2 排隊時延和丟包26
1.4.3 端到端時延28
1.4.4 計算機網絡中的吞吐量29
1.5 協議層次及其服務模型32
1.5.1 分層的體系結構32
1.5.2 封裝35
1.6 面對攻擊的網絡36
1.7 計算機網絡和因特網的歷史39
1.7.1 分組交換的發展:1961~1972 39
1.7.2 專用網絡和網絡互聯:1972~1980 40
1.7.3 網絡的激增:1980~1990 41
1.7.4 因特網爆炸:20世紀90年代42
1.7.5 最新發展42
1.8 小結43
課後習題和問題44
複習題44
習題46
Wireshark實驗50
人物專訪51
第2章應用層53
2.1 網絡應用原理53
2.1.1 網絡應用體系結構55
2.1.2 進程通信56
2.1.3 可供應用程序使用的運輸服務58
2.1.4 因特網提供的運輸服務59
2.1.5 應用層協議62
2.1.6 本書涉及的網絡應用62
2.2 Web和HTTP63
2.2.1 HTTP概述63
2.2.2 非持續連接和持續連接64
2.2.3 HTTP報文格式66
2.2.4 用戶與服務器的交互:cookie69
2.2.5 Web緩存71
2.2.6 HTTP/274
2.3 因特網中的電子郵件76
2.3.1 SMTP77
2.3.2 郵件報文格式79
2.3.3 郵件訪問協議80
2.4 DNS:因特網的目錄服務81
2.4.1 DNS提供的服務81
2.4.2 DNS工作機理概述83
2.4.3 DNS記錄和報文87
2.5 P2P文件分發90
2.6 視頻流和內容分發網95
2.6.1 因特網視頻95
2.6.2 HTTP流和DASH96
2.6.3 內容分發網96
2.6.4 學習案例:Netflix和YouTube 100
2.7 套接字編程:生成網絡應用102
2.7.1 UDP套接字編程103
2.7.2 TCP套接字編程107
2.8 小結110
課後習題和問題110
複習題110
習題112
套接字編程作業116
Wireshark實驗:HTTP 117
Wireshark實驗:DNS 117
人物專訪117
第3章運輸層118
3.1 概述和運輸層服務118
3.1.1 運輸層和網絡層的關係119
3.1.2 因特網運輸層概述120
3.2 多路復用與多路分解122
3.3 無連接運輸:UDP127
3.3.1 UDP報文段結構129
3.3.2 UDP檢驗和130
3.4 可靠數據傳輸原理131
3.4.1 構造可靠數據傳輸協議132
3.4.2 流水線可靠數據傳輸協議140
3.4.3 回退N步142
3.4.4 選擇重傳145
3.5 面向連接的運輸:TCP149
3.5.1 TCP連接149
3.5.2 TCP報文段結構151
3.5.3 往返時間的估計與超時154
3.5.4 可靠數據傳輸156
3.5.5 流量控制161
3.5.6 TCP連接管理163
3.6 擁塞控制原理167
3.6.1 擁塞原因與代價168
3.6.2 擁塞控制方法172
3.7 TCP擁塞控制173
3.7.1 經典的TCP擁塞控制173
3.7.2 網絡輔助明確擁塞通告和基於時延的擁塞控制180
3.7.3 公平性182
3.8 運輸層功能的演化184
3.9 小結186
課後習題和問題187
複習題187
習題189
編程作業196
Wireshark實驗:探究TCP196
Wireshark實驗:探究UDP196
人物專訪196
第4章網絡層:數據平面198
4.1 網絡層概述198
4.1.1 轉發和路由選擇: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199
4.1.2 網絡服務模型201
4.2 路由器工作原理203
4.2.1 輸入端口處理和基於目的地轉發205
4.2.2 交換207
4.2.3 輸出端口處理209
4.2.4 何處出現排隊209
4.2.5 分組調度212
4.3 網際協議:IPv4、尋址、IPv6及其他216
4.3.1 IPv4數據報格式216
4.3.2 IPv4編址218
4.3.3 網絡地址轉換226
4.3.4 IPv6229
4.4 泛化轉發和SDN232
4.4.1 匹配234
4.4.2 操作235
4.4.3 運行中的匹配加操作的OpenFlow例子235
4.5 中間盒237
4.6 小結239
課後習題和問題240
複習題240
習題241
Wireshark實驗:IP245
人物專訪245
第5章網絡層:控制平面247
5.1 概述247
5.2 路由選擇算法249
5.2.1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算法251
5.2.2 距離向量路由選擇算法254
5.3 因特網中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OSPF259
5.4 ISP之間的路由選擇:BGP262
5.4.1 BGP的作用262
5.4.2 通告BGP路由信息262
5.4.3 確定最好的路由264
5.4.4 IP任播266
5.4.5 路由選擇策略267
5.4.6 拼裝在一起:在因特網中呈現269
5.5 SDN控制平面270
5.5.1 SDN控制平面:SDN控制器和SDN網絡控制應用程序272
5.5.2 OpenFlow協議273
5.5.3 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交互的例子274
5.5.4 SDN的過去與未來275
5.6 ICMP: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277
5.7 網絡管理、SNMP和NETCONF/YANG 279
5.7.1 網絡管理框架280
5.7.2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和管理信息庫281
5.7.3 NETCONF和YANG 284
5.8 小結287
課後習題和問題287
複習題287
習題288
套接字編程作業291
編程作業291
Wireshark實驗:ICMP 292
人物專訪292
第6章鏈路層和局域網294
6.1 鏈路層概述294
6.1.1 鏈路層提供的服務296
6.1.2 鏈路層在何處實現296
6.2 差錯檢測和糾正技術297
6.2.1 奇偶校驗298
6.2.2 檢驗和方法299
6.2.3 循環冗餘檢測300
6.3 多路訪問鏈路和協議301
6.3.1 信道劃分協議303
6.3.2 隨機接入協議304
6.3.3 輪流協議310
6.3.4 DOCSIS:用於電纜因特網接入的鏈路層協議310
6.4 交換局域網311
6.4.1 鏈路層尋址和ARP312
6.4.2 以太網317
6.4.3 鏈路層交換機322
6.4.4 虛擬局域網326
6.5 鏈路虛擬化:網絡作為鏈路層328
6.6 數據中心網絡331
6.6.1 數據中心體系結構331
6.6.2 數據中心網絡的發展趨勢334
6.7 回顧:Web頁面請求的歷程336
6.7.1 準備:DHCP、UDP、IP和以太網336
6.7.2 仍在準備:DNS和ARP338
6.7.3 仍在準備:域內路由選擇到DNS服務器339
6.7.4 Web客戶-服務器交互:TCP和HTTP339
6.8 小結340
課後習題和問題341
複習題341
習題342
Wireshark實驗:802.3以太網346
人物專訪346
第7章無線網絡和移動網絡348
7.1 概述348
7.2 無線鏈路和網絡特徵351
7.3 WiFi:802.11無線局域網356
7.3.1 802.11無線局域網體系結構357
7.3.2 802.11 MAC協議359
7.3.3 IEEE 802.11幀363
7.3.4 在相同的IP子網中的移動性365
7.3.5 802.11中的高級特色367
7.3.6 個人域網絡:藍牙368
7.4 蜂窩網絡:4G和5G369
7.4.1 4G LTE蜂窩網絡:架構和部件370
7.4.2 LTE協議棧375
7.4.3 LTE無線電接入網376
7.4.4 LTE附加功能:網絡連接和功率管理376
7.4.5 全球蜂窩網絡:網絡的網絡377
7.4.6 5G蜂窩網絡378
7.5 移動性管理原理380
7.5.1 設備移動性:網絡層視角380
7.5.2 歸屬網絡和在被訪網絡漫遊381
7.5.3 去往/來自移動設備的直接和間接路由382
7.6 實踐中的移動性管理386
7.6.1 4G/5G網絡的移動性管理387
7.6.2 移動IP390
7.7 無線和移動性:對高層協議的影響391
7.8 小結393
課後習題和問題393
複習題393
習題394
Wireshark實驗:WiFi 396
人物專訪396
第8章計算機網絡中的安全398
8.1 什麼是網絡安全398
8.2 密碼學原理400
8.2.1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401
8.2.2 公開密鑰加密405
8.3 報文完整性和數字簽名409
8.3.1 密碼散列函數410
8.3.2 報文鑑別碼411
8.3.3 數字簽名412
8.4 端點鑑別417
8.5 安全電子郵件419
8.5.1 安全電子郵件概述420
8.5.2 PGP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