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技術核心與增強:從 R15 到 R16
OPPO研究院 組編,沈嘉 杜忠達 張治 楊寧 唐海 等 編著
- 出版商: 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定價: $1,188
- 售價: 7.6 折 $90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648
- 裝訂: 平裝
- ISBN: 7302571511
- ISBN-13: 9787302571513
-
相關分類:
5G
- 此書翻譯自: 5g NR and Enhancements: From R15 to R16
-
相關翻譯:
既會用也了解:最新一代 5G 核心技術加強版 (繁中版)
立即出貨 (庫存 < 3)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1,045$990 -
$1,800$1,710 -
$403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
-
$5595G 移動無線通信技術
-
$403Go 語言核心編程
-
$5005G-NR 通道編碼
-
$834$792 -
$780$663 -
$352LTE/NR 頻譜共享 — 5G標準之上下行解耦
-
$1,194$1,134 -
$1,008$958 -
$7095G 無線增強設計與國際標準
-
$7555G 網絡優化與實踐進階
-
$5,060$4,807 -
$658奔跑吧 Linux 內核入門篇, 2/e
-
$1,648Linux Kernel Programming: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kernel internals, writing kernel modules, and kernel synchronization (Paperback)
-
$1,580$1,501 -
$5095G 隨機接入增強技術
-
$3,800$3,610 -
$587MATLAB 2020 信號處理從入門到精通
-
$7045G + C-V2X 車載通信關鍵技術
-
$894$849 -
$599$473 -
$400$360 -
$1,200$948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5G 技術核心與增強: 從R15到R16》是OPPO研究院的5G 技術專家和國際標準化代表共同編著的一本5G技術圖書。
與市面上已出版的5G書籍不同, 本書不僅介紹了5G NR標準的基礎版本——R15版本,也介紹了包含URLLC、NR V2X、非授權頻譜通信等5G重要組成部分的5G 增強技術標準——R16版本。
本書的特色是深入介紹從無到有、由粗到細的5G技術方案遴選和標準形成的過程, 不僅可以作為從事5G研發人員的工具書, 也可以作為高校、企業中將要投身未來B5G及6G研究的學生和年輕研究人員學習5G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OPPO研究院簡介
OPPO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3月,是引領前沿技術研究,代表OPPO公司在學術、標準和應用研究方面z高水平的組織。 OPPO研究院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包括分設於中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的六大研究所。在語音語義、計算機視覺、數據智能、情境智能、材料科學、電源科技、標準協議、軟件架構、硬件架構九大技術領域開展前端研究。其使命是洞察用戶未來生活方式,構建OPPO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成就怦然心動的產品與服務體驗。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是OPPO研究院的二級部門,負責標準協議研究,方向涉及5G/B5G/6G、短距離技術、物聯網平台技術、視頻編解碼等多個關鍵領域。累計向3GPP提交標准文稿超過5000篇,對5G國際標準制定做出了貢獻。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超過3300族5G發明專利,在ETSI已聲明了超過1000族5G標準專利。
沈嘉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自2005年開始參與4G、5G國際標準化工作, 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項目《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出版有《 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一書。
杜忠達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自2005年開始參與4G、5G國際標準化工作。和他人合著的《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一書獲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2020年優秀出版物專業類一等獎。
張治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香港大學博士,有超過10年的3GPP 標準化和研究工作經驗,作為OPPO公司的主要代表全程參與了5G NR RAN1、RAN4標準化過程。
楊寧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部長。北京郵電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從事5G核心標準以及相應增強技術的研究工作,輸出數百項專利及標準化提案。
唐海
OPPO研究院副院長。曾就職於大型運營商和通信網絡設備商,自2005年開始參與4G、5G國際標準化工作,曾任3GPP RAN全會副主席。
目錄大綱
第1章概述蘇進喜沈嘉編著
11NR相比LTE的增強演進2
12NR對新技術的取捨9
121NR對新參數集的選擇9
122NR對新波形技術的選擇10
123NR對新編碼方案的選擇11
124NR對新多址技術的選擇12
135G技術、器件和設備成熟度13
14R16增強技術15
141MIMO增強16
142URLLC增強——物理層17
143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高層17
144UE節能增強17
145兩步RACH接入18
146上行頻譜切換發送18
147移動性增強18
148MRDC增強19
149NR V2X19
1410NR非授權頻譜接入20
15小結20
參考文獻20
第2章5G系統的業務需求與應用場景田文強編著
21業務需求與驅動力22
211永恆不變的高速率需求22
212垂直行業帶來的新變化23
225G系統的應用場景24
221增強型移動寬帶通信25
222高可靠低時延通信25
223大規模機器類通信26
235G系統的性能指標26
24小結29
參考文獻29
第3章5G系統架構劉建華楊寧編著
315G系統側網絡架構30
3115G網絡架構演進30
3125G網絡架構和功能實體31
3135G端到端協議棧33
314支持非3GPP接入5G34
3155G和4G網絡互操作35
32無線側網絡架構36
33小結43
參考文獻43
第4章帶寬分段(BWP)沈嘉編著
41BWP(帶寬分段)的基本概念45
411從多子載波間隔資源分配角度引入BWP概念的想法46
412從終端能力和省電角度引入BWP概念的想法47
413BWP基本概念的形成49
414BWP的應用範圍50
415BWP是否包含SS/PBCH Block? 51
416同時激活的BWP的數量52
417BWP與載波聚合的關係53
42BWP的配置方法55
421Common RB的引入55
422Common RB的顆粒度56
423參考點Point A57
424Common RB的起點RB 061
425載波起點的指示方法61
426BWP指示方法62
427BWP的基本配置方法小結62
428BWP配置的數量64
429TDD系統的BWP配置65
43BWP切換66
431動態切換和半靜態切換66
432基於DCI的BWP激活方式的引入67
433觸發BWP Switching的DCI設計——DCI格式68
434觸發BWP Switching的DCI設計——顯性觸發和隱性觸發70
435觸發BWP Switching的DCI設計——BWP指示符71
436基於Timer的BWP回落的引入73
437是否重用DRX Timer實現BWP回落? 76
438bwpInactivityTimer的設計78
439Timerbased上行BWP切換81
4310基於Time Pattern的BWP切換的取捨82
4311BWP的自動切換84
4312BWP切換時延86
44初始接入過程中的BWP88
441下行初始BWP的引入88
442上行初始BWP的引入90
443下行初始BWP的配置92
444下行初始BWP與下行缺省BWP的關係94
445載波聚合中的初始BWP96
45BWP對其他物理層設計的影響97
451BWP切換時延的影響97
452BWPdedicated與BWPcommon參數配置97
46小結98
參考文獻98
目錄5G技術核心與增強:從R15到R16第5章5G靈活調度設計林亞男沈嘉趙振山編著
51靈活調度的基本思想101
511LTE系統調度設計的限制101
512引入頻域靈活調度的考慮102
513引入時域靈活調度的考慮104
525G NR的資源分配設計107
521頻域資源分配類型的優化107
522頻域資源分配顆粒度110
523BWP切換過程中的頻域資源指示問題112
524BWP內的跳頻資源確定問題115
525信道“起點+長度”調度方法的提出117
526起始符號指示參考點的確定118
527指示K0與K2的參考子載波間隔問題121
528Type A與Type B映射類型121
529時域資源分配信令設計123
5210多時隙符號級調度128
53碼塊組(CBG)傳輸131
531CBG傳輸方式的引入131
532CBG的劃分132
533重傳CBG確定方法132
534DCI中CBG相關信息域133
535基於CBG的反饋設計134
54NR下行控制信道(PDCCH)設計136
541NR PDCCH的設計考慮136
542控制資源集(CORESET)138
543搜索空間集(Search Space Set)145
544下行控制信息(DCI)設計的改進148
55上行控制信道(PUCCH)設計152
551長、短PUCCH格式的引入152
552短PUCCH結構設計153
553長PUCCH結構設計155
554PUCCH資源分配158
555PUCCH與其他上行信道沖突解決159
56靈活TDD161
561靈活時隙概念161
562半靜態上下行配置163
563動態上下行指示(SFI)164
57PDSCH速率匹配165
571引入速率匹配的考慮165
572速率匹配設計167
58小結170
參考文獻171
第6章NR初始接入徐偉傑賀傳峰田文強胡榮貽編著
61小區搜索173
611同步柵格與信道柵格173
612SSB的設計178
613SSB的傳輸特徵181
614SSB的實際傳輸位置及其指示184
615小區搜索過程186
62初始接入相關的公共控制信道189
621SSB與CORESET#0的複用圖樣190
622CORESET#0介紹191
623Type0PDCCH Search Space194
63NR隨機接入196
631NR PRACH信道的設計196
632NR PRACH資源的配置199
633SSB與PRACH Occasion的映射201
634RACH過程的功率控制203
64RRM測量204
641RRM測量參考信號204
642NR測量間隔206
643NR的同頻測量與異頻測量212
644RRM測量帶來的調度限制217
65RLM測量218
651RLM參考信號218
652RLM過程219
66小結219
參考文獻220
第7章信道編碼陳文洪黃瑩沛崔胜江編著
71NR信道編碼方案概述221
711信道編碼方案介紹221
712數據信道的信道編碼方案223
713控制信道的信道編碼方案225
714其他信息的信道編碼方案226
72Polar碼227
721Polar碼的基本原理227
722序列設計229
723級聯碼229
724碼長和碼率230
725速率匹配與交織230
73LDPC碼232
731LDPC碼的基本原理232
732奇偶校驗矩陣設計233
733置換矩陣設計235
734基礎圖設計236
735提升值設計238
736分割與CRC校驗240
737速率匹配與HARQ243
74小結247
參考文獻247
第8章多天線增強和波束管理史志華陳文洪黃瑩沛田傑嬌方昀尤心編著
81NR MIMO反饋增強253
811NR的CSI反饋增強253
812R15 Type Ⅰ碼本257
813R15 Type Ⅱ碼本258
82R16碼本增強263
821eType Ⅱ碼本概述263
822頻域矩陣設計265
823係數矩陣設計266
824Rank=2碼本設計268
825高Rank碼本設計269
826eType Ⅱ碼本表達式270
83波束管理270
831模擬波束賦形概述271
832下行波束管理基本流程272
833下行波束測量與上報274
834下行波束指示278
835上行波束管理基本流程280
836上行波束測量282
837上行波束指示282
84主小區波束失敗恢復283
841基本流程284
842波束失敗檢測285
843新波束選擇286
844波束失敗恢復請求287
845網絡側響應288
85輔小區波束失敗恢復288
851波束失敗檢測289
852新波束選擇290
853波束恢復請求291
854網絡側響應293
86多TRP協作傳輸293
861基本原理293
862基於單DCI的NCJT傳輸294
863基於多DCI的NCJT傳輸296
864基於多TRP的分集傳輸300
87小結303
參考文獻304
第9章5G射頻設計邢金強張治劉啟飛詹文浩邵帥編著
91新頻譜及新頻譜308
911頻譜劃分308
912頻譜組合310
92FR1射頻技術312
921高功率終端312
922接收機靈敏度315
923互干擾316
93FR2射頻及天線技術318
931射頻天線架構318
932功率等級318
933接收機靈敏度322
934波束對應性324
935MPE325
94NR測試技術326
941SA FR1射頻測試327
942SA FR2射頻測試327
943ENDC射頻測試330
944MIMO OTA測試331
95NR射頻實現與挑戰334
951NR射頻前端334
952干擾與共存336
953SRS 射頻前端設計337
954其他NR挑戰338
96小結339
參考文獻339
第10章用戶面協議設計石聰尤心林雪編著
101用戶面協議概述341
102SDAP層343
103PDCP層344
104RLC層346
105MAC層347
106小結354
參考文獻354
第11章控制面協議設計杜忠達王淑坤李海濤尤心編著
111系統消息廣播355
1111系統消息內容355
1112系統消息的廣播和更新357
1113系統消息的獲取和有效性358
112尋呼360
113RRC連接控制362
1131接入控制362
1132RRC連接控制363
114RRM測量和移動性管理370
1141RRM測量370
1142移動性管理374
115小結380
參考文獻380
第12章網絡切片楊皓睿許陽編著
121網絡切片的基本概念381
1211引入網絡切片的背景381
1212如何標識網絡切片382
122網絡切片的業務支持383
1221網絡切片的註冊383
1222網絡切片的業務通路385
123網絡切片擁塞控制388
124漫遊場景下的切片使用389
125小結389
參考文獻389
第13章QoS控制郭雅莉編著
1315G QoS模型的確定390
132端到端的QoS控制392
1321端到端的QoS控制思路介紹392
1322PCC規則的確定394
1323QoS流的產生和配置395
1324UE側使用的QoS規則396
133QoS參數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