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何培鈞的九個創生觀點
何培鈞 , 楊麗玲
- 出版商: 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 2024-01-12
- 定價: $420
- 售價: 8.5 折 $357
- 貴賓價: 7.9 折 $332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64
- ISBN: 4713510947
- ISBN-13: 4713510944233
-
相關分類:
數位影像處理 Digital-image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用心感受 抬頭看見的天空、腳下所踩的土地
你熟悉的故鄉,處處都是豐滿的契機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地方創生先行者
何培鈞用行動、熱情與理想,淬鍊出扭轉地方的力量
十五年前,大二那年,何培鈞在海拔八百公尺的竹山山林之中,發現一棟荒廢已久的百年古厝,對於傳統文化建築式微興起感嘆,保存文化的熱血種子在他心中悄悄萌芽。退伍後,他與醫生表哥舉債千萬,歷經一年山中修屋的艱苦歲月,終於打造出被譽為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
此後,他未曾停歇,從山上的民宿出發,走進竹山,創辦「小鎮文創」,從振興地方產業到擁抱創新科技;活化台西客運車站、吸引年輕人改變竹山;向台灣各地擁有同樣夢想的團隊學習,更攜手合作,像是薰衣草森林、勤美學,以及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等。近幾年來,他積極將經驗輸出亞洲,擴及中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與當地創生團隊合作,期待讓鄉鎮重回世界的舞台。
在本書中,他將十五年來多元豐富的經驗,濃縮為九個觀點:
1. 持續一件自己認同的事情十年以上,那就是信念。
2. 將觀光提升為教育事業,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土地的關係。
3. 培養在熱鍋裡迸發創意力的能量。
4. 虛擬與實體通路並用,克服銷售懸崖。
5. 擁抱創新科技,從數位趨勢中看到無限可能。
6. 培養整合資源與平台、翻轉地方未來的關鍵能力。
7. 讓年輕人成為家鄉嶄新的力量。
8. 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讓更多人起而行動。
9. 走出在地,開闊視野與格局。
「懷抱台灣土地滋養我們的愛與善意,促進海外城鄉議題的合作,媒合海外人才流動,共創亞洲美好未來。」──何培鈞
感動推薦
王村煌│薰衣草森林董事長
何承育│勤美學執行長
卓衍豪│P Lab地方創生實驗室創辦人兼執行長(馬來西亞)
松村勳│一般財團法人三和德育會理事長(日本)
林大涵│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兼任講師
林峻丞│甘樂文創執行長
陳美伶│前國發會主委
陳浩然│廣域集團會長(中國大陸)
游智維│風尚旅行/蚯蚓文化 總經理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鍾俊彥│范特喜微創文化創辦人暨總經理
龔明鑫│國發會主委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讚譽
▍王村煌│薰衣草森林董事長
很多人被何培鈞創辦「天空的院子」的故事感動,而開始走入台灣的偏鄉,觀看自己生長的土地。這位當年剛退伍的小伙子並沒有停下腳步:從山上的民宿到「小鎮文創」;從老行業的振興到科技應用的社區導入;從廢棄車站的活化到台西客運終於重返竹山老市區;從讓世界年輕人走入竹山到竹山經驗輸出日本、馬來西亞……十五年來,培鈞不斷為台灣地方能量帶來驕傲與驚喜。
地方創生從來就不是浪漫甜美的故事,更不是只憑熱血就能克服一切困難的神話。它需要理想、觀點、行動、能力養成及永不熄滅的熱情。而培鈞做為地方創生的先行者,也是我所僅見從不停止思辨、學習及提出解決方法,並能付諸實現,在挫折中不斷摸索前進的人。
謝謝培鈞願意分享他這些年的心得,並濃縮為九個創生觀點。書中帶給我們的是思考者觀看全局的洞見,更是實踐者在土壤裡揮汗提煉出來的珍珠。這是台灣送給世界的珍珠。
▍何承育│勤美學執行長
對地方創生、文化創意、藝文設計等感興趣的年輕人,這本重磅級的作品非常值得推薦。培鈞一五一十敘述自己經手的大小案子,痛點優點在哪裡?全方面項次推演、展開論述、用心鋪陳。
因有著強大的同理心,培鈞為他人更為地方出發,高度與視野就不一樣了。在地蹲馬步的基本功,一方面深蹲踞守、穩健自己;另一方面更平台化、大膽發願與推進。
特別喜歡他把竹山描述成「一所地方風土孕育學校」。串聯在地居民、導入專業,吸引人流以創造收益,這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與哲學。對個人,培鈞期許設定自我目標,用一生時間去追求與實現,完整了值得致敬的人生態度。
感謝培鈞,一直用這麼深刻的理念生活與實踐,知行如一。
▍卓衍豪│P Lab 地方創生實驗室創辦人兼執行長(馬來西亞)
培鈞是我認識最熱血的大叔好友,他讓我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偉力,我從他的身上看見「旗手」的魅力,他能點燃眾人的熱情,也能源源不斷給予自己能量往前。他把振興地方視為己任,立足小鎮,心向亞洲,他的超前部署和亞洲格局,讓我對他追求的地方大未來充滿期待。我衷心期盼,有朝一日台馬兩地的地方創生團隊能有更緊密的交流和合作,一起來讓鄉鎮重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松村勳│一般財團法人三和德育會理事長(日本)
首次聽培鈞老師的築夢之路時,不禁紅了眼眶。閱讀此書,當時的澎湃再次湧上心來。他被認為是地方創生大師,但對我而言,他更是一位藝術家。他以行動凝聚了夥伴們,向他學習的年輕朋友,帶著他的動力到海外各地。他所創造的小鎮風景都是藝術作品。在他身上,我看見台灣巨大的創造力。希冀我也能將他藝術精神的種子,帶到日本播種、澆灌,在世界舞台上開花結果。培鈞老師,這位創生藝術家是台灣新一代的力量,亞洲的創生能源。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兼任講師
常常會開玩笑說培鈞是「創生系心靈雞湯」,怎麼說?一位在地方奮鬥了十五年以上的人,仍能持續懷抱著夢想,行動上持續挑戰新任務。他從台灣中心南投跨出去,到東南亞、東亞,而後直達東北亞;在影響力上,不間斷透過社群媒體,定期散布「培鈞流」的心靈小語,鼓勵著後進,激勵著同道,向社會倡議。相信許多人應該深受激勵,更能永不放棄,堅守初心,帶著滿滿正能量,繼續在創生之路上前進。
這本最新巨作,承載著培鈞懇切的心念,與宏觀的見解,值得你我花時間來學習,在創生之路,攜手前進。
▍林峻丞│甘樂文創執行長
創業,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培鈞卻挑了一件困難的來做。從十五年前改造老屋打造了「天空的院子」,一路開創到竹山的地方創生,培鈞與「小鎮文創」的故事名揚到了國際爭相學習。但跟創業家學習的不是創業的「手法」,而是創業的「心法」。
培鈞的創業精神一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透過這本書,不僅更深入透析培鈞的創業心法,更藉由培鈞的視野了解其他社會創業家如何實踐理想、用行動改變地方。將本書推薦給有志改變地方的熱血之士。
▍陳美伶│前國發會主委
培鈞憑藉著堅定的信念,用十五年歲月滋養、灌溉竹山這個小鎮,譜寫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播下地方創生的種子。這段青春歲月中,他不斷的學習、創新,讓竹山典範不僅在島內擴散,更輸出國際,是台灣的驕傲。「天空的院子」引起許多的共鳴,更是許多追求夢想者學習的對象。培鈞的第二本書《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可以看到他從竹山出發,跨越地域、超越領域的連結各地職人、達人,經驗交流、學習成長,成功的為竹山的DNA加持。愈在地、愈國際,愈偏鄉、愈數位,培鈞做到了。他是我在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的實踐者。這本書值得細讀、品味及珍藏!
▍陳浩然│廣域集團會長(中國大陸)
二○一九年,我們一行三十多位順德青年企業家造訪「天空的院子」,不禁為何培鈞先生對夢想的堅守而感動。他扎根於鄉村,為弘揚本土文化和鄉村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帶動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回流鄉村,十分令人欽佩。這個美好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打動許許多多的遊客,更讓懷揣夢想的追夢者為之動容。本書是他積累多年的結晶,講述了他和他所接觸到的大量實戰案例,還有自己實踐過程中獨特的思考,非常值得收藏。我與何先生結緣於「天空的院子」,緣續中國南粵大地,深切期望小鎮的故事在我們的鄉村振興中熠熠生輝。
▍游智維│風尚旅行/蚯蚓文化 總經理
從一座院子開始到影響整個小鎮,從風靡島內市場通往亞洲海外推廣,看著培鈞頭也不回的用著自己從台灣土地上找到且相信的價值,試驗每一個計畫,並將其視野放到未來眾人尚未看清的地方。我們能從一個個與他接觸到最後合作的人身上看到,他們最終都成為小鎮計畫中的一分子,因為被感動不已而從此追隨認同著。我特別喜歡書裡的一句話:「請至少堅持十年以上吧!」當一顆種子被翻土撒下,總需要時間照顧澆水等待發芽,慢慢才能長大,成為那庇蔭後代的大樹吧。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閱讀何培鈞這本新書,像是在欣賞一部紙本型式的紀錄片。它真實與誠懇的記載何培鈞十五年的創業過程,一段他自稱「倍感幸福的人生階段」。更精采的是,此書同時還側寫了一群同樣為台灣這塊土地辛勤耕耘的人物與組織,包括陳永興建築師、薰衣草森林、勤美集團等。何培鈞致力於倡議「小鎮文創」發展模式,本書九個篇章,從章節標題到故事案例,引人入勝的內容帶領人們得以充分領悟何謂「小鎮文創學」,共同為這十五年所淬煉出來的成就喝采!
▍鍾俊彥│范特喜微創文化創辦人暨總經理
培鈞以竹山小鎮的振興為目標,從文化、產業、生活、人口……等千頭萬緒的問題中逐步梳理出條理,打造溝通協調、建立共識、永續發展的營運系統與平台,建立可參考的模式,甚至到不同國家合作,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最難可貴的是,培鈞總是從容不迫並樂於分享。他能將快速產生、流動的資訊系統化,不斷加入多元面向的思考與創新,持續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度及省思的能力,十多年來不改其志,持續放大影響力,是同儕及後進的學習對象。
▍龔明鑫│國發會主委
年輕人,是改變世界的風。
作者寫下自己的故事做為起點:「人」帶著信念回到了土地,在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時候,造就改變了地方。
希望未來的地方創生,可以少一點「為了現實而妥協理想」,而多一點「有了現實的協助而實現理想」,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何培鈞
1979年生,南投水里人,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畢業。大學二年級到訪竹山,意外發現一座已成廢墟的百年三合院,激起保存地方文化的想法。退伍後,與醫生表哥舉債千萬修復古厝,打造民宿「天空的院子」,吸引眾多海內外旅客來訪。後來,他走向竹山,運用地方創生精神,成功活化老舊的台西客運車站,將二樓打造為餐廳,一樓改為冰菓室,讓在地食材有更多的行銷機會。他更運用社區參與的動能,成功讓地方公車復駛。
為持續發展,他成立「小鎮文創」,導入科技及社會創新思維,積極進行地方生存支持系統的建立。他從文化、社區,到小鎮的社會實踐省思之路,積累許多地方創生經驗。近年來,他將經驗延伸到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與日本,期許能帶給台灣社會多元的國際交流與擴展豐富視野。
楊麗玲
曾任報社記者、副刊編輯,現專事寫作、繪畫。
得獎紀錄: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公視百萬劇本推薦獎、國家文藝基金會小說創作補助、長篇小說專案補助;《戲金戲土》、《艋舺戀花恰恰恰》獲選台灣近二十年華文百大小說;散文選入台灣中學教科書。
長篇小說《戲金戲土》於民視改編為連續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獲國家文化部及新聞局補助3,300萬,並入圍金鐘獎。
出版紀錄:《翻滾吧阿信》、《戲金戲土》、《艋舺戀花恰恰恰》、《山居鹿小村》、《台北生活,好樣的》、《十年苦鬥》、《甘蔗田裡升起的奇蹟》、《二千元打天下》、《發現一個迷人的世界》……等四十餘部作品。
目錄大綱
各界讚譽
自序 從小鎮出發,與國際接軌
第一章 信念這回事
從夢想到實踐蛻變
看到地方的美好
從天空的院子到竹山小鎮
古宅裡的音樂會
串聯在地資源的小鎮文創
小鎮生活態度
竹山光點小聚
歡迎提供腦汁來換宿
大象與水牛
鄉村裡的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章 觀光是教育事業
竹山老車站的華麗轉身
竹青庭人文空間
台西冰菓室
跨界竹山文化創生節
促進遊客與地方的媒合
最偏遠的咖啡館──薰衣草森林
努力換來的美好果實
挫折中的溫暖
在風災後的甲仙拓點
慢生活的哲學與美學
緩慢.北海道
勤美學的經典山城風格
一千零一夜計畫
村長與村民共築歡樂天堂
變數帶來的突破與創新
累積美好生活底蘊
第三章 熱鍋裡的創造力
令人驚豔的服務體驗
傳統竹產業的嚴峻考驗
竹編藝術也能模組化
跨界、跨域又跨齡的整合溝通力
靈光乍現的造夢者
讓品牌更聚焦
市場是創造出來的
量產的艱鉅挑戰
整合專業技術與藝術家的溝通藝術
真愛激發的力量和潛能
第四章 克服銷售懸崖
破除實體通路的迷思
平台就是通路
靈活運用虛擬通路
如何在茫茫網海中異軍突起?
虛實並用,主動開發新客源
群眾募資
元泰竹藝社的群募魅力
價值行銷之道
第五章 不麻煩的科技
在網路上賣水餃
竹山數位鎮民計畫
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的區塊鏈
數位身分證與社區貨幣
消費足跡與數位分析
以地方均衡發展為目標的社區營造
悄悄改變的地方運作模式與機制
第六章 敏感又專業的雜事
竹山光點小聚與竹巢學堂
不要看「欠缺的」,看到「還在的」
竹山光點小聚啟蒙─埔里桃米生態村
做友善當地的事
里程碑一:從桃米村到桃米生態村
里程碑二:紙教堂
里程碑三: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
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大林萬國戲院的故事
創生新亮點,照亮返鄉路
老戲院新生
返鄉創業到人氣民代
為鄉里挺身而出
第七章 孩子的視野,地方的教育
大學陪伴鄉鎮成長
跨越校園與教室的藩籬
理論與實踐雙向並行
從竹山出發的理想地方教育
活化校園
重振大學社會價值
傳統教育的蛻變
我們需要故鄉學校
第八章 小感動,大故事
小鎮遊樂園
香蕉人生
寫好人生腳本
努力到有機會為止
故事力,就是人生實力
中年返鄉的遊子人生
竹工藝經驗傳承
勇敢中年的農業理想
友善食材的耕種計畫
放手去做,別擔心搞砸
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第九章 從亞洲看地方
中國大陸的兩岸示範項目
馬來西亞南向豐華之路
來自日本的關懷與期許
從亞洲回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