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數字化轉型(系統方法與敏捷實踐)
王曉鈺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5-01
- 售價: $594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52
- ISBN: 7111772512
- ISBN-13: 9787111772514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著作,作者結合自己在三一重工、遠景能源、GE、寧德新能源等企業近20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基於控制論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和一套基於敏捷思想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實踐路徑,方法論與實踐並重。 本書一共10章,分為3篇,從方法論、實踐和底層邏輯3個維度對工業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全方位講解。 第一篇 系統方法(第1~4章) 首先對數字化進行了追本溯源,探討了廣義數字化和狹義數字化的本質;然後介紹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各種常規路徑,以及數字化如何與工業化融合;最後提出了基於覆雜系統控制論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也就是本書的核心。 第二篇 敏捷實踐(第5~8章) 將系統方法應用到具體的業務實踐,討論了典型工業場景中敏捷疊代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對於數字化的業務架構和設計,要透過現象從業務本質出發,並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業務變革與創新,同時借鑒最小作用原理,沿著“最速降線”進行疊代,找到推動變革最省力的路徑,逐漸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的廣度和深度。通過低成本試錯和快速反饋疊代,找到適合自身戰略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第三篇 探討與展望(第9和第10章) 從哲學底層探討了驅動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底層動力,分析了未來智能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展望了在智能社會,個人應該如何準備,才能安身立命。
作者簡介
王曉鈺,覆雜系統控制論專家、工業智能算法專家、數據科學家,從事風力發電機組、大功率變頻器產品研發,鋰電池智能製造及傳統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工作,具有深厚的技術洞察和創新能力。 企業實踐與創新者:在頭部工業企業有近20年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經驗,曾任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智能製造總工,推進鋰電池的工藝數字化和智能製造。在三一重工負責燈塔工廠的智能工業軟件,在遠景能源負責功率硬件(變頻器、風力發電)和智能系統(智慧風場、智能電網)的產品研發,在GE全球研發中心(GRC)從事新能源技術研發工作。 理論研究與佈道者:擅長技術創新,洞察智能技術的本質,以覆雜系統控制論,建立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系統方法論。發表20多篇論文、美國專利1篇、中國專利10篇。樂於分享,曾榮獲“2003-2008年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殊榮。
目錄大綱
讚譽
前言
第一篇 系統方法
第1章 不確定時代的工業數字化轉型
1.1 狹義的數字化
1.1.1 信息技術的數字化
1.1.2 生活領域的數字化
1.1.3 工業領域的數字化
1.2 廣義的數字化
1.2.1 信息物理系統
1.2.2 數字化的本質特徵
1.2.3 工業數字化的概念和內涵
1.2.4 數字化如何創造價值
1.2.5 與業務匹配的數字化
1.3 智能的三個要素
1.3.1 什麽是數智化
1.3.2 智能的維度
1.3.3 類比人來理解智能
1.3.4 數字化轉型的要素
1.3.5 智能的底層要素
1.3.6 智能的層級
1.3.7 超越智能
1.4 數字化轉型的歷史背景
1.4.1 四次工業革命
1.4.2 技術發展的邏輯
1.4.3 社會流動的邏輯
1.4.4 數字化的時代背景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以數字化應對不確定性
2.1 不確定性加劇的VUCA時代
2.1.1 封閉與隔離
2.1.2 前饋方式:可以預見的擾動
2.1.3 反饋方式:無法預見的擾動
2.2 用數字化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2.2.1 縱向資源整合
2.2.2 商業價值網絡重構
2.2.3 內部閉環控制
2.3 創造價值的數字化
2.3.1 數字化的常見誤區
2.3.2 創新的躍遷創造價值
2.3.3 業務與數字化的二維矩陣
2.3.4 數字化的企業心流
2.3.5 舉例:工藝與質量的數字化
2.4 低成本的數字化
2.4.1 快速變化與信息碎片
2.4.2 十倍速的機會
2.4.3 避免盲目投資的浪費
2.5 數字化的場景舉例
2.5.1 精益管理:消除工廠浪費
2.5.2 設計降本:挖掘設備的設計裕量
2.5.3 智能交通:緩解交通擁堵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常規路徑與集成探索
3.1 增強感知之路:數據中台和工業因特網
3.1.1 工業物聯網:硬件成為數據入口
3.1.2 工業因特網:打通數據孤島
3.2 提升智能之路:AI算法和工業大腦
3.2.1 計劃排程與資源調度
3.2.2 實時模擬的數字孿生
3.2.3 數據分析的算法
3.3 自動控制之路:自動駕駛和無人工廠
3.3.1 工業機器人
3.3.2 智能設備
3.3.3 人機融合
3.3.4 流程自動化
3.3.5 無人工廠
3.4 數字化與工業化如何融合
3.4.1 數字化重新定義製造
3.4.2 以數字化的方式推進數字化轉型
3.5 系統集成的探索
3.5.1 產業標準
3.5.2 藍圖規劃
3.5.3 軟件架構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系統整合之路
4.1 打破束縛,變革業務
4.1.1 為什麽數字化轉型效率不高
4.1.2 技術創新如何創造商業價值
4.1.3 業務創新與邊界拓展
4.2 基於控制論的系統整合方法
4.2.1 數字化轉型的常規道路
4.2.2 數字化的系統整合方法
4.2.3 工業數字化的系統集成框架
4.2.4 基於控制論的理論框架
4.3 設定數字化的價值目標
4.3.1 圍繞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4.3.2 加強核心競爭能力
4.3.3 提升價值創造的業務能力
4.4 選擇有價值的場景
4.4.1 價值驅動的數字化
4.4.2 場景價值的判斷條件
4.4.3 數字化的評測模型
4.5 本章小結
第二篇 敏捷實踐
第5章 變革賦能的業務數字化實踐
5.1 數字化的技術與發展層級
5.1.1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歷程
5.1.2 智能製造的階段
5.1.3 不同數字化階段的特徵
5.2 實時在線:全局視角的集中監控
5.2.1 集中監控中心
5.2.2 運營控制塔
5.2.3 管理駕駛艙
5.3 自主決策:數據驅動的快速響應
5.3.1 基於規則的自動響應
5.3.2 工作流引擎
5.3.3 設備數據流
5.4 智能控制:自適應的實時優化
5.4.1 精密機械加工的工藝優化
5.4.2 覆雜工序的跨工序優化
5.4.3 精細化工的高級過程控制
5.5 設計數字化業務方案的方法
5.5.1 設計思路的改變
5.5.2 設計流程的改變
5.5.3 數字化方案設計方法
5.5.4 解構:從需求中挖掘真問題
5.5.5 重構:從思維突破到創新設計
5.5.6 業務數字化的設計模板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最小作用力下的敏捷疊代
6.1 放棄確定性藍圖,追求疊代式進化
6.1.1 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6.1.2 數學中的疊代原理
6.1.3 疊代覆雜問題的應對策略
6.1.4 從不確定性最大的場景開始
6.2 敏捷疊代的機制
6.2.1 PDCA式的疊代機制
6.2.2 閉環控制的疊代機制
6.2.3 自組織式的疊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