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第3版)
餘柏山
商品描述
本書是獲得大量讀者好評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的第3版。《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第3版)》第1、2版出版後獲得了讀者的高度評價,曾經多次印刷。第3版以當前流行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1版本為基礎,全面、系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從Linux系統管理到各種網絡服務器配置所涉及的核心知識。《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第3版)》提供教學視頻、思維導圖和教學PPT等超值配套資料,幫助讀者高效、直觀地學習。 《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第3版)》共26章,分為3篇。第1篇“基礎知識”,涵蓋的內容有Linux系統簡介、Linux系統安裝、圖形桌面系統管理、命令行界面等;第2篇“系統管理”,涵蓋的內容有Linux系統啟動過程、用戶和用戶組管理、磁盤分區管理、文件系統管理、軟件包管理、進程管理、網絡管理、系統監控、Shell編程、Linux系統安全等;第3篇“網絡服務管理”,涵蓋的內容有Web服務器配置和管理、動態Web服務器配置和管理、DNS服務器配置和管理、郵件服務器配置和管理、DHCP服務器配置和管理、代理服務器配置和管理、NFS服務器配置和管理、Samba服務器配置和管理、NAT服務器配置和管理、MySQL數據庫服務器配置和管理、Webmin服務器配置和管理、Oracle服務器配置和管理等。 《Linux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第3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Linux學習手冊,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必備寶典,適合Linux初學者、系統管理員、網絡管理員和對Linux感興趣的人員閱讀,還適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和培訓機構作為學慣用書。
目錄大綱
目錄
第1篇 基礎知識
第1章 Linux系統簡介 2
1.1 Linux系統的起源 2
1.2 Linux版本 3
1.2.1 Linux內核版本 3
1.2.2 Linux發行套件版本 3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1簡介 5
1.4 習題 6
第2章 Linux系統安裝 7
2.1 安裝前的準備 7
2.1.1 硬件配置與兼容性要求 7
2.1.2 免費獲取鏡像文件 8
2.1.3 選擇安裝方式 8
2.2 通過U盤安裝Linux 8
2.2.1 啟動安裝程序 8
2.2.2 語言和鍵盤設置 9
2.2.3 時區配置 10
2.2.4 設置root用戶的密碼 11
2.2.5 磁盤分區 11
2.2.6 選擇安裝的軟件包 14
2.2.7 關閉KDUMP 14
2.2.8 準備安裝 15
2.3 第一次啟動Linux系統 15
2.4 刪除Linux系統 17
2.5 使用虛擬機安裝Linux 18
2.6 常見問題的處理 23
2.6.1 無法使用圖形界面安裝方式 23
2.6.2 無法使用磁盤的剩餘空間 23
2.6.3 分區後無法進入下一個
安裝界面 23
2.6.4 無法保存安裝過程中的錯誤
跟蹤信息 24
2.7 習題 24
第3章 圖形桌面系統管理 25
3.1 桌面系統簡介 25
3.1.1 X-Window系統簡介 25
3.1.2 KDE和GNOME簡介 26
3.2 GNOME的使用 27
3.2.1 GNOME簡介 27
3.2.2 GNOME桌面 28
3.2.3 文件管理 31
3.2.4 GNOME面板 34
3.2.5 菜單 34
3.2.6 輸入法 35
3.2.7 屏幕分辨率 35
3.2.8 屏幕保護程序 35
3.2.9 添加和刪除軟件 36
3.2.10 搜索文件 37
3.2.11 設置系統字體與主題 38
3.2.12 日期時間 39
3.2.13 使用光盤或U盤 40
3.2.14 更改GNOME語言環境 40
3.2.15 註銷和關機 41
3.3 常用的應用軟件 42
3.3.1 Firefox瀏覽器 42
3.3.2 GNOME之眼圖像查看器 42
3.3.3 Gedit文本編輯器 43
3.3.4 Evince PDF文檔查看器 44
3.3.5 遠程訪問 44
3.4 常見問題的處理 49
3.4.1 無法掛載光盤或U盤 49
3.4.2 無法註銷系統 50
3.4.3 啟動後無法進入圖形環境 51
3.5 習題 52
第4章 命令行界面 53
4.1 命令行簡介 53
4.1.1 為什麽要使用命令行 53
4.1.2 Shell簡介 54
4.2 命令行的使用 54
4.2.1 進入命令行 54
4.2.2 處理多個終端 55
4.2.3 在終端窗口中配置文件 56
4.2.4 終端窗口中的基本操作 56
4.3 常用命令 60
4.3.1 man命令:查看幫助信息 60
4.3.2 date命令:顯示時間 60
4.3.3 hostname命令:顯示主機名 61
4.3.4 clear命令:清屏 61
4.3.5 exit命令:退出 61
4.3.6 history命令:顯示歷史命令 61
4.3.7 pwd命令:顯示當前
目錄 62
4.3.8 cd命令:切換目錄 62
4.3.9 ls命令:列出目錄和文件 62
4.3.10 cat命令:顯示文件內容 63
4.3.11 touch命令:創建文件 63
4.3.12 df命令:查看文件系統 63
4.3.13 alias和unalias命令:
設置命令別名 64
4.3.14 echo命令:顯示信息 65
4.3.15 export命令:輸出變量 65
4.3.16 env命令:顯示環境變量 66
4.3.17 ps命令:查看進程 66
4.3.18 whoami和who命令:
查看用戶 67
4.3.19 su命令:切換用戶 67
4.3.20 grep命令:過濾信息 67
4.3.21 wc命令:統計 68
4.3.22 more命令:分頁顯示 68
4.3.23 管道 69
4.4 VI編輯器 70
4.4.1 3種運行模式 70
4.4.2 使用VI編輯器 70
4.4.3 VI編輯器的常用命令 71
4.5 常見問題的處理 73
4.5.1 開機默認進入命令行環境 73
4.5.2 遠程訪問命令行環境 74
4.6 習題 75
第2篇 系統管理
第5章 Linux系統啟動過程 78
5.1 Linux系統啟動過程簡介 78
5.2 BIOS加電自檢 79
5.3 引導加載程序 80
5.3.1 引導加載程序的啟動 80
5.3.2 GRUB2配置 81
5.4 Systemd進程 83
5.4.1 Systemd進程簡介 83
5.4.2 Systemd進程的引導過程 85
5.4.3 Systemd進程管理 86
5.5 重啟和關閉系統 89
5.5.1 shutdown命令:關閉或
重啟系統 89
5.5.2 halt命令:關閉系統 90
5.5.3 reboot命令:重啟系統 90
5.5.4 init命令:改變運行級別 91
5.5.5 通過圖形界面關閉系統 91
5.6 常見問題的處理 92
5.6.1 進入Linux救援模式 92
5.6.2 GRUB被Windows覆蓋 94
5.6.3 重新分區後GRUB引導失敗 95
5.7 習題 96
第6章 用戶和用戶組管理 97
6.1 用戶管理概述 97
6.1.1 用戶賬號 97
6.1.2 用戶賬號文件:passwd和
shadow 99
6.1.3 用戶組 100
6.1.4 用戶組文件:group和
gshadow 103
6.2 普通用戶管理 104
6.2.1 添加用戶 104
6.2.2 更改用戶密碼 106
6.2.3 修改用戶信息 107
6.2.4 刪除用戶 107
6.2.5 禁用用戶 108
6.2.6 配置用戶的Shell環境 108
6.3 用戶組管理 111
6.3.1 添加用戶組 111
6.3.2 修改用戶組 111
6.3.3 刪除用戶組 112
6.4 用戶和用戶組的圖形化管理 113
6.4.1 查看用戶 113
6.4.2 添加用戶 114
6.4.3 修改用戶 115
6.4.4 刪除用戶 116
6.5 常見問題和常用命令 116
6.5.1 忘記root用戶密碼 116
6.5.2 誤刪用戶賬號 117
6.5.3 常用的用戶管理命令 118
6.6 常用的管理腳本 120
6.6.1 批量添加用戶 120
6.6.2 完整地刪除用戶賬號 121
6.7 習題 123
第7章 磁盤分區管理 124
7.1 磁盤分區簡介 124
7.1.1 Linux分區簡介 124
7.1.2 磁盤設備管理 125
7.2 使用Fdisk進行分區管理 126
7.2.1 Fdisk簡介 126
7.2.2 Fdisk交互模式 127
7.2.3 分區管理 128
7.3 使用Parted進行分區管理 132
7.3.1 Parted簡介 132
7.3.2 Parted交互模式 133
7.3.3 分區管理 134
7.4 LVM——邏輯捲管理 136
7.4.1 LVM簡介 136
7.4.2 物理捲管理 137
7.4.3 捲組管理 138
7.4.4 邏輯捲管理 140
7.5 常見問題的處理 141
7.5.1 添加新磁盤 141
7.5.2 刪除分區後系統無法啟動 144
7.5.3 誤刪Swap分區 144
7.6 習題 145
第8章 文件系統管理 146
8.1 文件系統簡介 146
8.1.1 Linux文件系統簡介 146
8.1.2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 147
8.1.3 Linux的默認安裝目錄 148
8.2 文件系統管理 149
8.2.1 創建文件系統 149
8.2.2 查看已掛載的文件系統 151
8.2.3 使用fstab文件自動掛載
文件系統 152
8.3 文件和目錄管理 153
8.3.1 查看文件和目錄屬性 153
8.3.2 文件類型 154
8.3.3 鏈接文件 156
8.3.4 查看文件內容 156
8.3.5 刪除文件和目錄 158
8.3.6 更改當前目錄 158
8.3.7 文件名通配符 159
8.3.8 查看目錄占用的空間大小 160
8.3.9 復制文件和目錄 161
8.3.10 移動文件和目錄 161
8.4 文件和目錄權限管理 162
8.4.1 Linux文件和目錄權限簡介 162
8.4.2 更改文件或目錄的所有者 163
8.4.3 更改文件或目錄的權限 163
8.4.4 設置文件和目錄的默認權限 164
8.5 常見問題和常用命令 165
8.5.1 無法卸載文件系統 166
8.5.2 修復受損的文件系統 166
8.5.3 修復文件系統超級塊 167
8.5.4 使用Windows分區 168
8.6 常用的管理腳本 169
8.6.1 自動掛載所有的Windows分區
的腳本 169
8.6.2 轉換目錄和文件名大小寫的
腳本 170
8.7 習題 171
第9章 軟件包管理 173
9.1 使用RPM軟件包 173
9.1.1 RPM簡介 173
9.1.2 RPM命令的使用方法 174
9.1.3 安裝RPM軟件包 175
9.1.4 查看RPM軟件包 176
9.1.5 升級軟件包 178
9.1.6 刪除軟件包 178
9.2 打包命令tar 179
9.2.1 tar命令簡介 179
9.2.2 打包文件 179
9.2.3 查看歸檔文件的內容 180
9.2.4 還原歸檔文件 180
9.2.5 在歸檔文件中追加新文件 181
9.2.6 壓縮歸檔文件 181
9.3 壓縮和解壓縮命令 182
9.3.1 gzip和gunzip命令 182
9.3.2 zip和unzip命令 183
9.3.3 bzip2和bunzip2命令 185
9.4 其他軟件安裝方式 186
9.4.1 源代碼安裝方式 186
9.4.2 源代碼安裝實例 187
9.4.3 .bin文件安裝方式 189
9.5 常見問題的處理 190
9.5.1 如何快速安裝RPM軟件包 190
9.5.2 如何安裝.src.rpm軟件包 191
9.5.3 查看程序由哪個RPM包
安裝 192
9.6 習題 192
第10章 進程管理 193
10.1 進程簡介 193
10.2 Linux進程管理 194
10.2.1 查看進程 194
10.2.2 啟動進程 196
10.2.3 終止進程 197
10.2.4 更改進程的優先級 198
10.2.5 進程掛起與恢復 199
10.3 定時任務 200
10.3.1 使用crontab命令設置
定時任務 200
10.3.2 使用at命令設置定時任務 201
10.4 常見問題的處理 202
10.4.1 如何殺死所有進程 202
10.4.2 定時任務不生效 203
10.5 習題 203
第11章 網絡管理 205
11.1 TCP/IP網絡 205
11.1.1 TCP/IP網絡的歷史 205
11.1.2 OSI網絡模型 206
11.1.3 TCP/IP網絡模型 206
11.2 以太網配置 208
11.2.1 添加以太網連接 208
11.2.2 更改以太網設備 209
11.2.3 更改DNS記錄 210
11.3 網絡配置文件 211
11.3.1 網絡設備配置文件 211
11.3.2 使用resolv.conf文件配置
DNS服務器 211
11.3.3 使用network文件配置
主機名 212
11.3.4 使用hosts文件配置主機名和
IP地址的映射關系 212
11.4 接入互聯網 212
11.4.1 有線連接 212
11.4.2 無線連接 213
11.5 常用的網絡命令 214
11.5.1 使用ifconfig命令管理
網絡接口 214
11.5.2 使用nmcli命令管理
網絡連接 216
11.5.3 使用hostname命令
查看主機名 219
11.5.4 使用route命令管理路由 219
11.5.5 使用ping命令檢測主機
是否激活 221
11.5.6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
網絡信息 222
11.5.7 使用nslookup命令
進行解析 224
11.5.8 使用traceroute命令
跟蹤路由 225
11.5.9 使用telnet命令管理
遠程主機 225
11.6 常見問題的處理 226
11.6.1 如何在同一個網卡上綁定
多個IP地址 226
11.6.2 Linux網絡故障的處理步驟 228
11.7 常用的管理腳本 229
11.7.1 統計客戶端的網絡連接數 229
11.7.2 自動發送郵件的腳本 230
11.8 習題 231
第12章 系統監控 233
12.1 系統性能監控 233
12.1.1 性能分析準則 233
12.1.2 內存監控 235
12.1.3 CPU監控 236
12.1.4 磁盤監控 238
12.1.5 網絡監控 240
12.1.6 綜合監控命令——top 241
12.2 Rsyslog日誌 244
12.2.1 Rsyslog簡介 244
12.2.2 Rsyslog的配置 244
12.2.3 Rsyslog配置實例 246
12.2.4 清空日誌文件的內容 247
12.2.5 查看日誌 247
12.3 其他日誌 248
12.3.1 dmesg日誌——記錄內核日誌
信息 248
12.3.2 用戶登錄日誌 250
12.3.3 用戶操作記錄 250
12.3.4 應用日誌 251
12.4 常見問題的處理 252
12.4.1 內存泄漏 252
12.4.2 定期清理日誌文件 252
12.5 習題 253
第13章 Shell編程 254
13.1 Shell編程簡介 254
13.1.1 什麽是Shell腳本 254
13.1.2 編寫Shell腳本 255
13.2 條件測試 255
13.2.1 數值測試 255
13.2.2 字符串測試 256
13.2.3 文件狀態測試 257
13.2.4 條件測試的邏輯操作符 257
13.3 控制結構 258
13.3.1 if-then-else分支結構 258
13.3.2 case分支結構 259
13.3.3 for循環結構 260
13.3.4 expr命令計數器 261
13.3.5 while循環結構 262
13.3.6 until循環結構 263
13.4 腳本參數與交互 264
13.4.1 向腳本傳遞參數 264
13.4.2 用戶交互 265
13.4.3 特殊變量 266
13.5 常見問題的處理 267
13.5.1 如何屏蔽命令的輸出結果 267
13.5.2 如何把一條命令分成多行
編寫 267
13.6 習題 268
第14章 Linux系統安全 269
14.1 用戶賬號和密碼安全 269
14.1.1 刪除或禁用不必要的用戶 269
14.1.2 使用強壯的用戶密碼 270
14.1.3 設置合適的密碼策略 270
14.1.4 破解shadow密碼文件 271
14.1.5 禁用靜止用戶 272
14.1.6 保證只有一個root用戶 273
14.1.7 文件路徑中的“.” 273
14.1.8 主機信任關系——host.equiv
和.rhosts文件 274
14.2 網絡安全 275
14.2.1 ping探測 275
14.2.2 服務埠 276
14.2.3 拒絕攻擊 279
14.2.4 使用安全的網絡服務 281
14.2.5 增強Xinetd的安全 281
14.3 文件系統安全 281
14.3.1 全球可讀文件 282
14.3.2 全球可寫文件 282
14.3.3 特殊的文件權限——setuid和
setgid 283
14.3.4 沒有所有者的文件 285
14.3.5 設備文件 285
14.3.6 磁盤分區 285
14.3.7 設置GRUB密碼 286
14.3.8 限制su命令切換 287
14.3.9 使用合適的mount命令
選項 287
14.4 備份與恢復 288
14.4.1 使用tar命令進行備份 288
14.4.2 專用的備份恢復命令——
dump和restore 289
14.4.3 底層設備操作命令dd 292
14.4.4 備份的物理安全 292
14.5 日誌記錄 293
14.5.1 查看當前登錄的用戶 293
14.5.2 查看用戶的歷史登錄日誌 293
14.5.3 secure日誌中的安全信息 294
14.5.4 messages日誌中的安全
信息 295
14.5.5 cron日誌中的安全信息 295
14.5.6 history日誌中的安全信息 296
14.5.7 日誌文件的保存 296
14.6 漏洞掃描工具Nessus 297
14.6.1 如何獲得Nessus安裝包 297
14.6.2 安裝Nessus服務器 298
14.6.3 啟動和關閉Nessus 298
14.6.4 客戶端訪問Nessus 299
14.7 開源軟件OpenSSH 303
14.7.1 SSH和OpenSSH簡介 303
14.7.2 安裝OpenSSH 303
14.7.3 啟動和關閉OpenSSH 304
14.7.4 OpenSSH配置文件 305
14.7.5 OpenSSH服務器配置 305
14.7.6 OpenSSH客戶端配置 309
14.7.7 使用SSH遠程登錄 310
14.7.8 使用sftp命令進行文件傳輸 314
14.7.9 使用scp命令進行遠程
文件復制 315
14.7.10 在Windows客戶端上
使用SSH 317
14.8 常見問題的處理 319
14.8.1 Linux系統是否有病毒 319
14.8.2 系統文件損壞的解決辦法 320
14.9 習題 320
第3篇 網絡服務管理
第15章 Web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322
15.1 Web服務器簡介 322
15.1.1 Web服務的發展歷史和
工作原理 322
15.1.2 Apache簡介 323
15.1.3 Apache的模塊 323
15.2 Apache服務器的安裝 325
15.2.1 如何獲取Apache軟件 325
15.2.2 安裝Apache服務器軟件 326
15.2.3 啟動和關閉Apache 328
15.2.4 檢測Apache服務 329
15.2.5 讓Apache自動運行 329
15.3 Apache服務器的基本配置和維護 330
15.3.1 查看Apache的相關信息 330
15.3.2 httpd.conf配置文件簡介 331
15.3.3 配置文件的修改 334
15.3.4 符號鏈接和虛擬目錄 335
15.3.5 頁面重定向 336
15.3.6 Apache日誌文件 337
15.4 日誌分析 339
15.4.1 AWStats簡介 340
15.4.2 安裝AWStats日誌分析
程序 340
15.4.3 配置AWStats 342
15.4.4 使用AWStats分析日誌 343
15.5 Apache安全配置 343
15.5.1 訪問控制 343
15.5.2 用戶認證 346
15.5.3 分佈式配置文件.htaccess 348
15.6 虛擬主機 348
15.6.1 虛擬主機服務簡介 349
15.6.2 基於IP的虛擬主機服務 349
15.6.3 基於主機名的虛擬主機
服務 351
15.7 常見問題的處理 352
15.7.1 防止網站圖片盜鏈 352
15.7.2 忽略某些訪問日誌的記錄 353
15.7.3 解決Apache無法啟動的
問題 353
15.8 習題 353
第16章 動態Web服務器配置和
管理 355
16.1 動態網頁技術簡介 355
16.1.1 動態網頁技術的工作原理 355
16.1.2 實現動態網頁的常見技術 356
16.1.3 Tomcat簡介 356
16.2 Tomcat服務器的安裝 357
16.2.1 如何獲取JDK 357
16.2.2 安裝JDK 357
16.2.3 如何獲取Tomcat 358
16.2.4 安裝Tomcat 358
16.2.5 啟動和關閉Tomcat 359
16.2.6 檢測Tomcat服務 359
16.2.7 讓Tomcat自動運行 360
16.3 整合Apache和Tomcat 361
16.3.1 為什麽要整合Apache和
Tomcat 361
16.3.2 安裝mod_jk模塊 361
16.3.3 Apache和Tomcat的
後續配置 363
16.4 Apache和其他動態Web的整合 365
16.4.1 整合CGI 365
16.4.2 整合基於Perl的CGI 368
16.4.3 整合PHP 369
16.5 常見問題的處理 371
16.5.1 解決PHP模塊無法載入的
問題 371
16.5.2 如何壓縮PHP模塊的容量 372
16.6 習題 372
第17章 DNS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373
17.1 DNS簡介 373
17.1.1 DNS域名結構 373
17.1.2 DNS的工作原理 374
17.2 DNS服務器的安裝 376
17.2.1 如何獲得Bind安裝包 376
17.2.2 安裝Bind 376
17.2.3 啟動和關閉Bind 377
17.2.4 開機自動運行 378
17.3 Bind服務器配置 378
17.3.1 named.conf配置文件 378
17.3.2 根區域文件named.root 383
17.3.3 正向解析區域文件 385
17.3.4 反向解析區域文件 387
17.4 配置實例 387
17.4.1 網絡拓撲 388
17.4.2 配置named.conf 388
17.4.3 配置區域文件 390
17.4.4 測試結果 392
17.5 常見問題和常用命令 393
17.5.1 因TTL值缺失導致的錯誤 393
17.5.2 dig命令:顯示DNS解析結果
與配置信息 393
17.5.3 ping命令:解析域名 394
17.5.4 host命令:正向和反向
解析 394
17.5.5 named-checkconf命令:檢查
named.conf文件的內容 394
17.5.6 named-checkzone命令:檢查
區域文件的內容 395
17.6 習題 395
第18章 郵件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396
18.1 電子郵件簡介 396
18.1.1 電子郵件的傳輸過程 396
18.1.2 郵件的相關協議 397
18.1.3 Linux常用的郵件服務器
程序 398
18.2 安裝郵件服務器 399
18.2.1 安裝SASL 399
18.2.2 安裝Postfix 400
18.2.3 啟動和關閉郵件服務 403
18.2.4 saslauthd服務的自啟動
配置 404
18.2.5 Postfix服務的自啟動配置 405
18.3 Postfix配置 405
18.4 POP和IMAP的實現 407
18.4.1 安裝Dovecot 407
18.4.2 配置Dovecot 408
18.4.3 啟動和關閉Dovecot 409
18.4.4 Dovecot服務的自啟動
配置 410
18.5 電子郵件客戶端配置 410
18.6 習題 411
第19章 DHCP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412
19.1 DHCP簡介 412
19.2 DHCP服務器的安裝 413
19.2.1 如何獲得DHCP安裝包 414
19.2.2 安裝DHCP 414
19.2.3 啟動和關閉DHCP 415
19.2.4 設置DHCP服務開機
自動運行 416
19.3 DHCP服務器配置 417
19.3.1 dhcpd.conf配置文件 417
19.3.2 dhcpd.conf文件的參數 418
19.3.3 dhcpd.conf文件的選項 419
19.3.4 使用dhcpd.leases文件查看
已分配的IP地址 420
19.4 配置實例 421
19.4.1 網絡拓撲 421
19.4.2 配置步驟 422
19.5 DHCP客戶端配置 423
19.5.1 Linux客戶端配置 423
19.5.2 Windows客戶端配置 424
19.6 習題 425
第20章 代理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426
20.1 代理服務器簡介 426
20.2 代理服務器的安裝 427
20.2.1 如何獲得Squid安裝包 428
20.2.2 安裝Squid 428
20.2.3 啟動和關閉Squid 429
20.2.4 設置Squid服務開機
自動運行 430
20.3 Squid的配置 430
20.3.1 squid.conf配置文件 430
20.3.2 與配置文件相關的命令 434
20.3.3 配置透明代理 435
20.4 Squid安全 436
20.4.1 訪問控制列表 436
20.4.2 使用http_access選項控制
HTTP請求 437
20.4.3 身份認證 439
20.5 Squid日誌管理 441
20.5.1 access_log日誌 441
20.5.2 cache.log日誌 442
20.6 Squid客戶端配置 442
20.6.1 Linux客戶端配置 442
20.6.2 Windows客戶端配置 443
20.7 常見問題的處理 444
20.7.1 創建cache目錄時提示權限
不正確 445
20.7.2 啟動Squid時提示地址
已被占用 445
20.7.3 啟動Squid時提示DNS名稱
解析測試失敗 445
20.8 習題 446
第21章 NFS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447
21.1 NFS簡介 447
21.2 安裝和啟動NFS服務器 448
21.2.1 安裝NFS 448
21.2.2 啟動NFS 450
21.2.3 檢測NFS服務 450
21.2.4 開機自啟動NFS服務 451
21.3 NFS服務器端配置 452
21.3.1 exports配置文件 452
21.3.2 NFS權限控制 454
21.3.3 exportfs命令:輸出
共享目錄 455
21.4 NFS客戶端配置 457
21.4.1 安裝客戶端 457
21.4.2 查看共享目錄列表 458
21.4.3 創建掛載點並掛載
共享目錄 459
21.4.4 卸載NFS文件系統 461
21.4.5 開機自動掛載NFS
共享目錄 461
21.5 NFS配置實例 462
21.5.1 用戶需求 462
21.5.2 修改exports文件配置 462
21.5.3 在服務器端創建目錄 463
21.5.4 輸出共享目錄 463
21.5.5 人力部門客戶端的配置 464
21.6 使用Autofs按需掛載共享目錄 464
21.6.1 安裝Autofs 464
21.6.2 啟動Autofs服務 465
21.6.3 設置Autofs服務開機
自動啟動 465
21.6.4 修改Autofs配置文件 465
21.6.5 配置實例 466
21.7 常見問題的處理 466
21.7.1 無法卸載NFS共享目錄
並提示系統繁忙 467
21.7.2 掛載共享目錄失敗 467
21.7.3 NFS請求被掛起 468
21.8 習題 468
第22章 Samba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469
22.1 Samba簡介 469
22.2 Samba服務器的安裝 470
22.2.1 如何獲得Samba安裝包 470
22.2.2 安裝Samba 470
22.2.3 啟動和關閉Samba 471
22.2.4 開機自動運行Samba 472
22.3 Samba服務器的基本配置 473
22.3.1 smb.conf配置文件 473
22.3.2 全局選項 473
22.3.3 共享選項 476
22.3.4 配置文件的生效與驗證 477
22.3.5 Samba用戶管理 478
22.3.6 用戶映射 479
22.4 Samba安全設置 480
22.4.1 安全級別 480
22.4.2 用戶訪問控制 481
22.5 日誌設置 483
22.6 配置實例 485
22.6.1 應用案例 485
22.6.2 配置步驟 485
22.7 Linux客戶端配置 487
22.7.1 類似於FTP的客戶端程序
smbclient 487
22.7.2 mount掛載共享目錄 488
22.7.3 掛載Windows共享目錄 489
22.7.4 使用圖形界面訪問共享
資源 491
22.8 Windows客戶端配置 492
22.9 常見問題的處理 493
22.9.1 共享目錄無法寫入 493
22.9.2 Windows用戶不能在網絡中
瀏覽Samba服務器 493
22.10 習題 493
第23章 NAT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495
23.1 NAT概述 495
23.1.1 NAT簡介 495
23.1.2 NAT的工作原理 496
23.2 NAT的地址轉換方式 497
23.2.1 與NAT地址相關的概念 497
23.2.2 靜態地址轉換NAT 497
23.2.3 動態地址轉換NAT 498
23.2.4 網絡地址埠轉換NAT 499
23.3 使用Firewalld防火牆配置NAT 500
23.3.1 Firewalld命令行管理工具 501
23.3.2 Firewalld圖形管理工具 503
23.3.3 NAT配置 508
23.4 配置實例 509
23.4.1 應用案例 509
23.4.2 NAT服務器的配置步驟 509
23.5 NAT客戶端配置 511
23.5.1 Linux客戶端配置 511
23.5.2 Windows客戶端配置 512
23.6 習題 513
第24章 MySQL數據庫服務器配置和
管理 514
24.1 數據庫概述 514
24.1.1 數據庫技術簡介 514
24.1.2 MySQL簡介 515
24.1.3 常見的數據庫 516
24.2 MySQL數據庫服務器的安裝 517
24.2.1 如何獲得MySQL安裝包 517
24.2.2 安裝MySQL 518
24.2.3 啟動和關閉MySQL 521
24.2.4 開機自動運行MySQL服務 523
24.3 MySQL的基本配置 523
24.3.1 MySQL客戶端程序 524
24.3.2 MySQL配置文件 525
24.3.3 更改管理員密碼 527
24.3.4 MySQL服務器管理程序
mysqladmin 528
24.4 數據庫管理 529
24.4.1 查看數據庫 530
24.4.2 選擇數據庫 530
24.4.3 創建數據庫 530
24.4.4 刪除數據庫 531
24.5 數據表結構管理 532
24.5.1 數據表結構 532
24.5.2 字段類型 533
24.5.3 創建數據表 533
24.5.4 更改數據表 537
24.5.5 復制數據表 539
24.5.6 刪除數據表 539
24.6 數據管理 540
24.6.1 查詢數據 540
24.6.2 插入數據 541
24.6.3 更新數據 543
24.6.4 刪除數據 543
24.7 索引管理 544
24.7.1 創建索引 544
24.7.2 刪除索引 544
24.8 用戶和權限管理 544
24.8.1 MySQL權限控制原理 545
24.8.2 用戶管理 547
24.8.3 用戶授權 548
24.8.4 回收權限 550
24.9 MySQL的備份和恢復 550
24.9.1 使用mysqldump進行備份和
恢復 550
24.9.2 使用mysqlhotcopy進行備份和
恢復 552
24.9.3 使用SQL語句進行備份和
恢復 553
24.9.4 啟用二進制日誌 555
24.9.5 直接備份數據文件 555
24.10 MySQL圖形化管理工具 555
24.10.1 獲得phpMyAdmin安裝包 555
24.10.2 安裝phpMyAdmin 556
24.10.3 配置phpMyAdmin 556
24.10.4 登錄phpMyAdmin 557
24.10.5 數據庫管理 558
24.10.6 數據表管理 559
24.10.7 表記錄管理 561
24.10.8 用戶權限管理 563
24.11 常見問題的處理 565
24.11.1 phpMyAdmin出現“配置文件
現在需要絕密的短語密碼”
警告 565
24.11.2 查詢時出現Out of memory
錯誤 565
24.11.3 忘記root用戶密碼 565
24.12 習題 566
第25章 Webmin服務器配置和
管理 567
25.1 Webmin簡介 567
25.2 Webmin的安裝與使用 568
25.2.1 如何獲得Webmin安裝包 568
25.2.2 安裝Webmin 569
25.2.3 啟動和關閉Webmin 569
25.2.4 登錄Webmin 570
25.2.5 更改Webmin的語言和
主題 572
25.3 Webmin各功能模塊簡介 572
25.3.1 Webmin類型模塊 573
25.3.2 系統類型模塊 573
25.3.3 服務器類型模塊 574
25.3.4 網絡類型模塊 575
25.3.5 硬件類型模塊 576
25.3.6 群集類型模塊 577
25.3.7 Tools類型模塊 578
25.4 Webmin類型模塊 578
25.4.1 Webmin用戶管理 579
25.4.2 Webmin配置 580
25.5 系統類型模塊 581
25.5.1 定時任務 582
25.5.2 用戶與群組 583
25.5.3 Change Passwords模塊 584
25.5.4 磁盤和網絡文件系統 584
25.5.5 文件系統備份 585
25.6 服務器類型模塊 586
25.6.1 Apache 服務器 587
25.6.2 DHCP服務器 588
25.6.3 Postfix配置 589
25.6.4 Samba Windows 文件共享 589
25.6.5 Squid代理服務器 590
25.7 網絡類型模塊 590
25.7.1 網絡接口 590
25.7.2 路由和網關 592
25.7.3 NFS輸出 592
25.8 硬件類型模塊 593
25.8.1 GRUB開機加載程序 593
25.8.2 本地磁盤分區 594
27.8.3 系統時間 595
25.9 Tools類型模塊 596
25.10 習題 596
第26章 Oracle服務器配置和管理 598
26.1 Oracle Database 19c簡介 598
26.2 Oracle數據庫服務器的安裝 598
26.2.1 如何獲得Oracle安裝包 599
26.2.2 軟件和硬件要求 599
26.2.3 安裝前的配置 601
26.2.4 安裝Oracle Database 19c 603
26.2.5 配置網絡監聽程序 613
26.3 數據庫管理 617
26.3.1 創建數據庫 617
26.3.2 更改數據庫 627
26.3.3 刪除數據庫 630
26.4 Oracle服務管理 633
26.4.1 手工啟動和關閉
Oracle服務 633
26.4.2 開機自動啟動
Oracle數據庫服務 636
26.4.3 檢測Oracle數據庫的狀態 637
26.5 Oracle圖形化管理工具——OEM 638
26.5.1 登錄OEM 638
26.5.2 使用OEM監控
Oracle數據庫 640
26.6 常見問題的處理 641
26.6.1 如何獲得數據庫創建過程中的
詳細信息 642
26.6.2 訪問OEM出現“安全連接
失敗,使用了無效的安全證書”
錯誤 642
26.6.3 忘記sys用戶密碼 642
26.7 習題 643
附錄 Linux指令速查索引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