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 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黃嘉斌

  • 出版商: 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 2014-07-02
  • 定價: $330
  • 售價: 9.0$297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06
  • ISBN: 9865770342
  • ISBN-13: 9789865770341
  • 無法訂購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2007年,股民一片樂觀、準備迎接萬點行情之際,
黃嘉斌卻預測大盤將翻轉,提前獲利出清。
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人人恐慌,他卻說這是貪婪的好時機,
隔年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至今無人能敵。

這麼精準的選股眼光與行情預測,怎麼辦到?
黃嘉斌說,方法很簡單:
「不管市場看多或看空,我就是執行這套口訣,20多年不變。」
現在呢?又該怎麼看股市?
黃嘉斌建議,選股不選市,賺錢的答案還是不變,就在2003年裡。
操作不能看情緒,而要守紀律;口訣,讓黃嘉斌守住紀律。

◎我如何選股,一年獲利76.3%?
‧口訣:「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買不起聯發科(2454)、中華電(2412)這些高價股沒關係,但你得看懂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這些股王股后代表的賺錢指標,口訣是「永遠要注意今年股王誰來當」。為什麼?

‧記住:「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當台股從「量變」轉為「質變」,怎麼建立投資想法,才不會追高殺低?

‧想長期持有?口訣:「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這種股票哪裡找?掌握潮流的華碩(2357)、宏達電(2498)算嗎?找到獨占企業,
六年漲十倍也不意外!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口訣:「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用上百元高價買進鴻海(2317),即使跌破百元大關,長期持有、不動作,為什麼照樣累積致富?要強化賺錢的心理素質,得靠四個字達成。

‧口訣:「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要存股,股票股利每年得有1元以上,但是當股息殖利率掉到2%~3%,記得出脫持股。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記住:近三年稅後盈餘10%以上的股票,才能讓你賺到錢。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呢?由你的可動用資金來決定。

‧「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這句口訣什麼意思?
這是變盤前的領跌,還是上漲前的甩轎?2012年聯發科(2454)從330元掉到250
元以下,我進場搶反彈還是受了傷,為什麼?

◎你關心的是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短線客要一輩子記住:「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面對一次性利多、評等報告二次調升,該逢高出脫嗎?用四個訊號,研判是否出場!

‧短線口訣:「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中槍,台股也趴地!這種一次性利空怎麼看、如何因應?

此外,黃嘉斌還要告訴你:
‧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是佯攻、強攻、詐敗,你會分辨嗎?
‧哪種指數反彈要逃命?「金字塔形」或「倒金字塔形」操作,又該留意哪些事?
‧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黃嘉斌首度公開縱橫股市逾20年的獲利祕密,
帶你避開股市末升段的魔鬼誘惑,
在別人恐懼時,你還能理性貪婪賺大錢!

<目錄>

推薦序 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謝金河
自序 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第一章 我這樣選股,一年獲利76.3%
第一節 「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的起落
      「高價股回檔,往往大盤也準備轉向」
      「不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第二節 遇到悶行情,用情境模擬
      「情境模擬不能偏向某一方」
      下決策前,先調整持股成數
      三種情境下,該加碼或觀望?
第三節 「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大師也會看錯,重點是:你有想法嗎?
      從「量變」轉為「質變」,想像空間變大
      多做假設,你會比別人更有想法
第四節 「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跟對潮流,報酬會隨著時間擴大
      股市的表現優於債市
      站在潮流的浪頭上,一度成為股王
      關鍵: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第五節 我的三不原則:不和景氣、政府、公司對作
      政策扶持生技產業,新藥開發最有利基
      沒有本益比,不看淨值比,看啥?
      「做『對』才能賺錢,對作保證賠錢」
第六節 「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獨領競爭優勢,六年漲十倍不意外
      用新製程降低成本,迅速席捲市占率
      台積電,依然是外資最愛
      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第七節 你收到的是LINE?還是lie?
      看到黑影就開槍,難怪被套牢
      錯過投機無所謂,錯過投資才可惜
      面對消息傳言,兩方法快速確認

第二章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第一節 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
      持股歸零,心態也會歸零
      短線不成,千萬別告訴自己「長期投資」
      方寸大亂時,要壯士斷腕、砍光重練
第二節 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世上沒有「放著,當長期投資」這回事
      用長線消息操作短線,當然賠錢
第三節 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靠股息致富很難,五年發財靠股價上漲
      長期投資者先求穩,再求成長
      殖利率掉到2%~3%時,出脫持股
第四節 等待不只是美德,是賺錢大絕招
      盤中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太早進場買,小心賣在起漲點
      我的「等待嚴守原則」,賺一倍「就夠了」

第三章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第一節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近三年盈餘得有10%以上,才叫成長
      景氣循環股,我只選擇龍頭
第二節 三勝七敗,這才叫投資
      少量試單是犧牲打,也可能挖到寶
      80/20法則中,如何找到關鍵的20%?
      上市櫃試單金額要小,找到關鍵標的後加碼
第三節 複製成功,比記取教訓有用
      看對了CEO,你沒有買錯,只是買貴了
      複製成功經驗,但別誤判成功因素
第四節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
      分散或集中?重點在於能否全心照顧
      「短線交易,少做向下攤平」
      四種可動用資金,配置操作各不同
      基本面掌握愈高,賺愈多、風險愈小
第五節 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
      外資分析前後矛盾,小心話中有話
      變盤氛圍濃厚,趕快調整持股比例
第六節 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
      「放著等解套,不賣就不賠」,大誤!
      對虧損容忍度高?更要設停損點
      熱愛追逐強勢股?詳細報表不能少

第四章 別人關心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第一節 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學股神,總是「賣太早」
      四個訊號,研判是否獲利出場
      先確認是實質利空或大環境改變
第二節 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確定減碼,就不要受市場貪婪左右
      一次性利多消息,股價也會一次反映完畢
      看到評等報告二次調升時,就要逢高出脫
第三節 以期望報酬的三成,為停損點
      不管跌、漲,都不想賣,這就是人性
      「停利」分兩階段進行,可保留1╱3長期持有
第四節 真假利空怎麼看?是轉折,還是要快跑?
      出現競爭者就是利空?是我懂還是外資懂?
      公司成長受挫,出脫持股別捨不得

第五章 別人恐懼我貪婪,怎麼辦到?
第一節 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佯攻、強攻、詐敗
      價量皆創新高,準備強攻
      假拉抬,真出貨,特徵是量價背離
      留意一次性賣壓,「詐敗」會先蹲後跳
第二節 新手套高檔,老手套反彈
      極端的肥尾效應,其實不極端
      「金字塔形」操作者要能預判股價回檔幅度
      「倒金字塔形」操作者最忌往下攤平
第三節 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那是你家的事!
      區域性的災難,請貴國自求多福!
      危機入市的時點到了沒?從政策來判定
第四節 股市循環末升段,處處是魔鬼的誘惑
      末升段最瘋狂,每天都有強勢股輪番出動
      指數反彈到跌幅的2/3以上時,準備逃命
第五節 今年,你得選股不選市
      焦慮或沮喪,只能允許30分鐘
      雖有火花,但不會延燒到基本面
      指數跌破季線後,開始彈升
      調整持股比重,強勢股領先反彈

後記 股市非零和,人人都能賺大錢

<序>

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1993年,我踏出校門後,無接縫地跨越資本市場這堵牆、入了行,那時股票市場是一個成交量不到百億元的慘澹環境,多家證券公司的研究部不僅在研究員的配置中聊備一格,特別是電子產業的研究員更是從缺居多。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身體力行職場上的第一次「危機入市」,更幸運地在「人棄我取」之下,以電子研究員作為起點。

網路泡沫化,讓我跌一跤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我曾一度短暫離開職場,自我沉潛:2003年,再投入新工作,因為我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如獲至寶,發現了台股新循環即將展開,而這個循環將在2008年達到高峰後結束。我依循研究出來的方向確切執行,因此得以安然度過金融海嘯。
回首1993年力行的危機入市,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甫踏出校園的我對於資本市場只是一知半解,儘管幸運地獲致一些小小的成果,但是那些成果只能說是一種「偶然性」而非「必然性」,所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自然就難以迴避,也受了一些傷害。不過,正因這般歷練,反而讓我能從僅著眼於產業研究中跨出一步,對於總體經濟、景氣循環、股市循環有了更深切的認識,也才能在2003年知其然後積極入市。
入行前十年的經驗,奠定我對於股市投資的取捨方向,秉持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的操作理念。畢竟影響股價的要素很多,包括基本面、技術面、籌碼、消息等等,對我來說,只要專注其中一件要素並且做到最好,就可以賺得該有的利潤。
在股市投資二十多年來,我堅持的信念就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最終會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儘管等待的過程中多所煎熬,但是時間最終會成為我的好朋友,因為股價終究會反映出被投資公司的本質。

等待轉折訊號出現,創下76.3%報酬率

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但我相信它仍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痛。不過,這麼重大事件的發生,卻仍有少數人可以獲利,無庸置疑地又展現出「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特性。
現在回想金融海嘯發生前後環境的變遷,很有趣的現象是,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後,2009年無論是GDP、加權指數等,都回到了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水準,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整整一年的時間,又好像照妖鏡一般,將所有錯誤的投資習性,無所遁形地一一揭露出來。
若是犯的錯誤大,虧損便相當慘重,甚至破產或背下債務;如果犯的錯誤小,或許資產稍有損傷,但還能安然度過海嘯的考驗。至於有些運氣好、得以全身而退的人,即使免遭金融海嘯的荼毒,但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接下來2009年的巨大行情,恐怕也不懂得如何掌握這個好時機。
還記得我是在2008年12月下旬,離開原先熟悉的研究事務,轉任投資事業處主管的職務,掌管公司直接投資的工作。當時許多朋友對我好言相勸,說是在市況不佳之下不要輕易異動, 特別是不要投入操作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轉換跑道,然而當下我告誡自己兩件事:第一,又到了該危機入市的時候了,要繃緊神經,關注轉折訊號的出現;第二,千萬不可以在此時犯下自滿的錯誤,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同樣地,也要避免因過去的成功而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
很幸運地,在接任新職位後不久,我就等到了第一個時間轉折的訊號──「全球央行聯手,無限制地釋出資金以救市」;接著,亞洲地區的股市修正也看見了滿足點,所以在2009年2月2日農曆春節結束、新春開盤時,我連續一個星期買進股票,將持股部位加到第一階段(原先持股)的三∼四成水準。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行情開始啟動,台股由4,435點直奔7,000點,我也因此在當年一舉創下公司歷來獲利最高(76.3%報酬率)、同時期自營商獲利之冠。

九千點行情怎麼看?答案在2003年

不久前,有人問我,2014年的台股是否神似2007年的走勢? 因為2014年台股在九千點上下游移,我明白投資人此刻在擔憂什麼。其實只要想想2007年的景況,當時市場瘋狂,經濟環境正是邁入盛極而衰的階段,而如今對應的則是投資人戒慎恐懼地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也看似否極泰來,這樣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如果再進一步說明,我想現在的環境應該更貼近於2003年吧!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二十餘年的股市經驗讓我更加堅信,「投資之途無帝王之路」,不能取巧,只有做好扎實的研究工作與基本面分析,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金融海嘯已經遠離,市場也重新洗牌,股市生態卻沒有因此有更健全的發展。放眼望去,目前的股海更像是商機與危機四伏的叢林,法人利用即時通訊(LINE、WeChat等)加入造謠行列;政府為了稅收,便宜行事地懲罰長期投資者,反倒鼓勵了短線的投機交易。在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股市叢林裡,到底該如何取捨、如何避免誤入陷阱,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希望透過這些年來的經驗分享,能讓有心從事股市投資者獲得些許幫助。

<推薦序>

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

我在資本市場裡已累積了將近三十年資歷,看著股市的潮起潮落,看著大戶載浮載沉,看著企業興衰,心中自然有一些想法。
首先,資本市場的投資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中國人好賭,什麼都可以賭,小至猜拳,就連打高爾夫球也可以賭,買六合彩、中樂透,或玩梭哈、百家樂。各式各樣的賭法中,靠運氣獲勝占了很大的成分。但是股市投資卻可以透過閱讀,深入的產業研判,進行分析預測,同時也必須研判各種市場消息、國際政經情勢,提高獲勝的機率,這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
我看過很多成功的投資專家,他們都很勤快閱讀,喜歡思考,深入分析研究。他們從投資中累積豐富的知識,進而富足了生命,任何卓越投資家的成功,絕無僥倖。

企業面貌是老闆性格的延伸

其次,我發現投資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業。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年齡的限制,例如職業游泳或拳擊選手,很難超過30歲,打棒球最多也只能打到40歲,即使是公務員,也得在65歲退休,只有投資可以到生命最後一刻,因為人的身體會逐漸退化、體力會衰退,但只有腦子愈用愈靈光。
很多著名的投資專家都很長壽,像是日本的股票之神是川銀藏活了96歲。德國的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活到93歲,他的名言是,在斷氣之前,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美國的股神巴菲特已經八十多歲,但每天仍活力充沛,可見動腦的投資似乎可以延年益壽。
此外,投資是最高段的智慧競技場,是人性、個性的總考驗,以人出發,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例如,一家企業的面貌經營是企業老闆性格的延伸,像是鴻海就充分反映出郭台銘的意志;台積電滿滿是張忠謀的影子;台達電充分反映鄭崇華的篤實精神;華碩則反映了施崇棠的靈巧,所以投資選對老闆,經常是第一件大事。

在貪婪與恐懼中,找到平衡點

投資人要能在股海中勝出,必須有很好的EQ,做好情緒管理,尤其要在無知、貪婪與恐懼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最近有空翻閱一下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總結的投資十誡,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1. 不可隨別人的主意與點子,不要想偷聽祕密消息。
2. 不要相信賣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出售,或者買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買進,也就是說,不要覺得他們知道的比你更多。
3. 不要死心塌地地想把損失追回來。
4. 不要回望以前的股價。
5. 不要躺在你的股票上面睡大覺,不要只是期望它能達到一個較好的價格而忘記它,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 不要不間斷地追隨股價的每一個微小變化,不要對每個風吹草動都做出反應。
7. 不要不斷地結算盈利或虧損數字。
8. 不要只在有利可圖時才賣掉股票。
9. 不要情緒化地受到政治好惡影響而立即反應。
10. 不要過於自責,即使你已經有了獲利。

上述投資十誡,其實很像這回黃嘉斌在他的書中,用了很多小事例,來告訴讀者有關投資的事,譬如他提到「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等,都是很精準掌握投資心理的篇章。
我喜歡閱讀黃嘉斌趨勢判斷的文章,每一次他的文章在《先探》刊登,我都會率先閱讀。他是一位冷靜理智,又勤快做足功課,還能以敏銳智慧判斷趨勢的卓越投資專家。
從2008年的《基本面選股》,到2012年的《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這兩本書都寫得相當精彩,這次黃嘉斌進一步把他二十幾年的投資心法,濃縮成26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這會是投資人淬鍊投資智慧的一部寶典。

<內文試閱>

第一章第一節
「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記得剛投入股市時,常聽到一些老手會在盤勢不明時說:「如果台塑(1301)不能漲到○○元,大盤就準備要拉回了⋯⋯」言下之意,好像台塑得漲上去,不然大盤指數就要跌下來,這樣才符合「股市倫理」。
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那些老手為什麼這樣說,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區,加權指數和台塑的股價確實有著微妙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在1995年以前可供參考,至於近年來最常被提及的,就屬台積電(2330)了。
現在想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權值」的觀念罷了。在十幾二十年前,除了銀行股,台塑所占的權值最大,台塑的股價走勢當然攸關加權指數。尤其它是塑化產業的龍頭,更左右國內的經濟。
時至今日,台塑已被台積電取而代之,台積電與加權指數的關聯度自然最高,但是兩者之間有時還是會出現短期的背離現象,此時不是龍頭權值股先拉回,就是指數會跟上來。這在象徵權值意涵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上,也具備同樣的現象。

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起落

從指數來看,的確可以找到相對應高權值的個股,或是以ETF當成指數的參考。有些專門賺取套利的外資,會利用兩者間的關係做一些價差交易,要特別提醒投資人的是,這需要大額度的資金,還得透過槓桿倍數放大才能達成。
多數時候,這些高權值公司只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例如透過股價倫理的評估方式,去觀察大盤走勢,這些公司都可以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在某一產業中,通常規模較大、較知名的公司股價應該要高於較小型的公司,比方說,當富邦金(2881)的股價若高於國泰金(2882)時,就是改變了股價倫理。
此外,投資實務上一直存在著「指標股」或是「指標產業」等,這些就好比是領頭羊,只要有領頭羊存在,就會帶領整個族群行進的方向。一般來說,領頭羊都是在族群中經過激烈競爭後的勝出者,例如提到半導體業的領頭羊,自然會聯想到台積電(2330)、光學鏡頭教父的大立光(3008)、LED產業的晶電(2448)、億光(2393)等,都是投資人論及該產業時的首要聯想。
領頭羊的角色扮演,有時是最大的權值股,有時是某特定產業或是個別公司,這些都有不同的意義,我們先從最大的權值股談起。
請試想一個情境:如果台積電連續兩天都跌停的話,台股加權指數會如何表現?首先,台積電約占大盤權值12%的比重,假設加權指數來到8,000點的位置,那麼台積電一旦跌停板,立即影響加權指數67.2點(8,000點×12%×7%〔最大漲跌幅規定〕=67.2點)。
此外,當重量級的公司股價出現異常,勢將引發市場疑慮, 進而產生連鎖賣壓的反應。如此一來,當日加權指數百點以上的跌點是起碼的水準,這是指標股對應加權指數的例子。

「高價股回檔,往往大盤也準備轉向」

再者,其他個別公司對應到個別產業,同樣也會有這種關聯性,只是關聯性比較複雜。
以大立光為例,這家公司本身即代表著多種意涵,包括高價股龍頭、光學鏡頭產業龍頭、高階手機應用重要零件供應商與基本面的代表等,將這些關聯性串在一起後,可以進一步解釋,當大立光的股價維持不墜或是緩步上漲時,第一個意涵往往顯示出,大盤偏向或者仍延續多頭的行情。因為從現象面反推多頭的表象,至少呈現出兩項具體的事實:一是除權行情,另一個則是股王爭霸戰(高價股迭創新高)。
第二個意涵則表示高階市場應用持續進行中,而且技術仍有發展的空間,也可以據此概略判斷,該產業不至於陷入殺價競爭的紅海中。
最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涵,就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加權指數轉向訊號。當高價股出現回檔時,投資人必須非常小心,因為這很可能是大盤要開始轉向了,尤其是在行情的末端,最常出現的就是高價股或指標股「補跌」,成為壓垮大盤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般而言,行情在轉向(由多翻空)的初期,一些個股陸續轉空,因此投資人往往會把資金集中到高價股或指標股,由於籌碼集中化,使得本益比不斷攀升到最後無法承載過高的股價。
這時假若大環境仍佳,景氣在上升階段,資金也源源不絕,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往正向的發展,那麼過高的股價總能以時間來消化,獲利也可以跟著提升。
不過,若是公司成長停滯或者獲利低於預期時,當有人開第一槍賣出,就很容易引發多殺多的效應,而這也是資金流向循環的最末階段。

「不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前面的例子都是以優質、具代表性的公司作為領頭羊,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領頭羊也是投機性的指標。當市場上股價活潑的公司都是一些中小型股,或是以轉機為題材,卻缺乏具體數字證明的股票在表演時,投資人就要特別注意了。一般來說,這就是空頭行情的表象,因為籌碼(多為主力著墨)與消息當道, 充滿投機性,投資人此時應該有所取捨。
在投資操作上,大家都希望能站在浪頭上,能預測到下一個浪頭在哪裡、趨勢在哪裡,以便提早布局,再被推上浪頭,而且最完美的就是在行進間再跳上另一個浪頭,一波接著一波,完美銜接,但這恐怕很難做到。現實的情況是,預先等在大浪之前都有困難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觀察行進間的大浪,只要這個波頭還沒結束,後面跟隨的小浪就不會結束。
投資人不一定要持有領頭羊的公司,因為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在浪頭的更迭間觀察出趨勢變化,將更有助於投資策略的擬定。如果認真檢視個人投資的成敗,一定可以發現自己在某些特定的行情模式或性質的個股上,勝率似乎比較高,那就要好好把握這類浪頭出現的時機。
在二十餘年的投資生涯中,我從來沒有買過「股王」,卻不斷嘗試著預測有哪些公司將成為股王或股后。畢竟,持有最貴的股票與漲幅最大的股票,不見得會對自己的投資獲利有最大的貢獻,但是預測股王或股后會出現在哪裡,進一步觀察領頭羊的走勢,卻是選擇投資策略與標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第二章第四節
等待不只是美德,是賺錢大絕招

《孫子.九地篇》中提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意思是說,軍隊在沒有行動時,要像還沒有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旦展開行動,就要像脫逃的兔子那般敏捷,就是一般常說的「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股市投資也一樣。想一想,股票市場大多數的時間,不都是在等待嗎?所以「等待是一種美德」,更是投資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旦到達賣出時機,就得當機立斷、迅速脫手。
在等待過程中,其實是很有哲理與內涵的,絕對不是呆呆地等待,或者眼不見為淨地關掉電腦、啥事都不做,等待至少包含兩個重要的積極內涵:

盤中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第一個意涵是,為接下來的行情積極做準備。在行情來臨前,最好先一步擬定好買進的計畫,包括多少價位買進多少、預計持股加到幾成等等,否則就算對行情趨勢研判正確,恐怕也只是可惜了得來不易的行情,最終的報酬率一定不如預期。
更慘的是,若行情發展是向下修正,卻沒能事前做好因應準備,將會令人措手不及,辛苦多時、一點一滴累積的盈餘也會在瞬間化為烏有,樓起需要相當時間的循序漸進才能完成,但是樓塌卻總在轉瞬之間。
股價哪能盡如人意地按計畫進行?沒錯,但是擬定計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唯有如此才能不受干擾,進而以理性思考,做出理性決策,避免情緒化的買賣。尤其,投資人在盤中所做的決策,往往容易受到指數波動的影響,做出追高殺低的交易行為。一直以來,貪婪與恐懼就是投資的大敵,事前做好規畫,正是克服這個敵人最好的方法。
第二個目的是,提出一個可參考的依據。雖然事前計畫不見得是影響投資獲利的唯一要素,但有了這個思考過程作為依據,才能在行進間觀察走勢是否偏離假設,並對趨勢預估隨時做修正。
計畫與假設的本身原來就具有不確定性,要隨著時間與新資訊取得不斷進行修正,即所謂的「滾動式預測」(Rolling forecast),再從其中的差異做檢討,這才是事前計畫最重要的目的。等待其實是動態、忙碌的,包括思考規畫與動態的蒐集資料。

太早進場買,小心賣在起漲點

等待的第二個意涵是,為了尋找行情啟動點。盤面有上千餘檔股票,無時無刻跳動不已,就算理性的決策告訴我們,某支個股的未來趨勢向上,但是在股價開始上漲前,沒有人敢確定將來會如何發展。
如果過早進入市場,又在期間不停交易,最後很容易讓人「買在起漲點,卻也賣在起漲點」。儘管事後證明那是一檔飆股,但因過早投入,時間往往就是風險所在。而這個風險來自於不確定造成的風險貼水加上機會成本,所以投資人更需要的是付出耐心。
記得2006年時,群聯(8299)公司一直有非常穩健的獲利,除了有金士頓(Kingston)、東芝(Toshiba)這兩家堅實的股東當後盾,產製的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應用也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整體而言,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公司。
不過,如果太早在年初就買進群聯,那麼在行情真正飆漲之前,有長達十個月之久的時間,股價在150∼180元之間起起伏伏,7月的股價還一度跌落至110元,跌幅超過三成以上。我想,多數的持有者應該是以停損出場。
接著,經歷兩個月的時間,群聯股價又緩步回到之前的整理區間,一個月後才正式啟動行情。根據了解,就連當初輔導群聯上市的承銷商研究部門出具的報告,都把目標價訂在180∼200元,所以150元以下沒有停損的投資人,應該也會在上述價格區間出脫持股。
但是他們都沒想到,這是群聯正式飆漲前最後的買點,自此開始急漲,才九個月的時間,股價最高漲到739元。回過頭來看那些太早進場者,不是停損出場,就是買在起漲點又賣在起漲點。

我的「等待嚴守原則」,賺一倍「就夠了」

這場戰役讓我記憶猶新,因為當時的我深知記憶體需求,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甚大,公司的業績與股價之間會有很大的連動性,所以選擇6月、7月的淡季,作為第一次的買進時點。當股價脫離持有成本後,也開始進入旺季,再於9月擴大投資,靜待旺季效應發酵。
在此同時,除了等待,我也不斷追蹤群聯的業績變化,以及快閃記憶體的報價等資料。儘管市場上的研究報告多以200元為目標價,但是我大膽地預估:「200元以上的股價,將是群聯的常態。」
不過,我並沒有一直抱到七字頭的股價才出脫,而是在四百多元時便選擇退場。因為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群聯的本益比已經從20倍向30倍靠攏,有評價過高的現象。再者,市場居然傳出群聯一個月可以賺2元或3元等說法,就連公司經營高層都對這些數字感到詫異。
果然,之後群聯股價進入泡沫化階段。當時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因投資人瘋狂追價,群聯股價直接由四百多元飆漲至七百多元,但我不認為自己錯失了這段股價噴出,因為才一個星期泡沫便告破裂,群聯再度跌回四百多元。緊接著,繼續多殺多,又回到起漲點的200元。
這次的投資經驗中,我確實遵守了等待的精義,首先認真看待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直到淡季效應的發酵、造成股價下跌後才出手買進,以縮短等待時間,降低時間風險。這段期間仍然不間斷地做功課,留意可能的發動點,再針對買進時點、價位、張數做計畫。最後,在股價強度超出預期之際未隨之起舞,得以認清最後上漲階段的泡沫本質,選擇提早退場。
平心而論,出脫持股後才短短兩個星期,群聯就上漲兩百餘元,與我持有將近一年時間的獲利總金額竟然相差無幾,當下還是會覺得鬱卒,然而回頭想想,真能抱股到七百多元而賣出的人,我相信一定很少,因為追高者多,股價下跌後仍期待它漲的人更多,所以最終大多會是賠錢出場。由此可見,正確等待是投資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一門修養與學問。

<作者簡介>

黃嘉斌
現任財金文化顧問、東方概念投資資深顧問,也是《Smart智富》月刊、《先探》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傲視同業。
著有《基本面選股》、《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